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03-01
公司倒闭,即公司破产,指公司因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无力继续经营,被法院宣告停止营业,并进行债权债务清理的状态。根据中国公司法规定,被法院依法宣告破产的公司,将组织股东、相关机关和专业人员成立清算组,对公司进行破产清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中包含以下规定:
第一条:根据宪法,为规范企业破产程序,公平清理债权债务,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制定本法。
第二条:对于企业法人无法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情况,根据本法规定进行债务清理。
对于企业法人存在上述情况或明显丧失清偿能力可能的情况,可以根据本法规定进行重整。
第三条:破产案件由债务人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第四条:对于本法没有规定的破产案件审理程序,适用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第五条:根据本法开始的破产程序,对于债务人在中国境外的财产也适用。
对于外国法院作出的在中国境内涉及债务人财产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破产案件的判决或裁定,如果申请人要求人民法院承认和执行,人民法院将根据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或按照互惠原则进行审查,只要认为不违反中国法律的基本原则,不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不损害中国境内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就会裁定承认和执行。
第六条:人民法院在审理破产案件时,应当依法保障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并依法追究破产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七条:债务人如果符合本法第二条规定的情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整、和解或破产清算申请。
如果债务人无法清偿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整或破产清算的申请。
如果企业法人已解散但未进行清算或清算未完成,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债务,负有清算责任的人应当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
第八条:向人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时,应当提交破产申请书和相关证据。
破产申请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基本情况;
2、申请目的;
3、申请的事实和理由;
4、人民法院认为应当包括的其他事项。
如果是债务人提出申请,还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财产状况说明、债务清单、债权清单、财务会计报告、职工安置预案以及职工工资支付和社会保险费缴纳情况。
第九条:在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之前,申请人可以请求撤回申请。
第十条:如果债权人提出破产申请,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申请后五日内通知债务人。债务人如果对申请有异议,应当在收到人民法院通知后七日内提出。人民法院应当在异议期满后十日内裁定是否受理。
除非有前款规定的情形,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破产申请后十五日内裁定是否受理。
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前两款规定的裁定受理期限,可以经上级人民法院批准延长十五日。
第十一条: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应当在裁定作出之日起五日内送达申请人。
如果是债权人提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在裁定作出之日起五日内送达债务人。债务人应当在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财产状况说明、债务清单、债权清单、财务会计报告以及职工工资支付和社会保险费缴纳情况。
第十二条:如果人民法院裁定不受理破产申请,应当在裁定作出之日起五日内送达申请人并说明理由。如果申请人对裁定不服,可以在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如果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至破产宣告之前经审查发现债务人不符合本法第二条规定的情形,可以裁定驳回申请。申请人对裁定不服,可以在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第十三条: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破产申请后,应当同时指定管理人。
第十四条:人民法院应当在裁定受理破产申请之日起二十五日内通知已知债权人,并进行公告。
通知和公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名称或姓名;
2、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的时间;
3、申报债权的期限、地点和注意事项;
4、管理人的名称或姓名及其联系地址;
5、债务人或财产持有人应当向管理人清偿债务或交付财产的要求;
6、第一次债权人会议的召开时间和地点;
7、人民法院认为需要通知和公告的其他事项。
第十五条:自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的裁定送达债务人之日起至破产程序终结之日,债务人的相关人员应承担以下义务:
1、妥善保管其占有和管理的财产、印章、账簿、文书等资料;
2、根据人民法院和管理人的要求进行工作,并如实回答询问;
3、出席债权人会议并如实回答债权人的询问;
4、未经人民法院许可,不得离开住所地;
5、不得担任其他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上述相关人员指的是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人民法院决定时,可以包括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和其他经营管理人员。
如果债权人会议认为管理人无法依法公正执行职务或有其他不能胜任职务的情况,可以申请人民法院予以更换。
关于指定管理人和确定管理人报酬的办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规定。
第二十三条:管理人根据本法规定执行职务,向人民法院报告工作,并接受债权人会议和债权人委员会的监督。
管理人应当出席债权人会议,向债权人会议报告职务执行情况,并回答询问。
第二十四条:管理人可以由相关部门、机构的人员组成的清算组或依法设立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破产清算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担任。
人民法院根据债务人的实际情况,可以在征询有关社会中介机构意见后,指定该机构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并取得执业资格的人员担任管理人。
以下情形之一的人不得担任管理人:
1、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
2、曾被吊销相关专业执业证书;
3、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4、人民法院认为不宜担任管理人的其他情形。
个人担任管理人的,应当参加执业责任保险。
1、接管债务人的财产、印章、账簿、文书等资料;
2、调查债务人财产状况,制作财产状况报告;
3、决定债务人的内部管理事务;
4、决定债务人的日常开支和其他必要开支;
5、在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召开之前,决定继续或停止债务人的营业;
6、管理和处分债务人的财产;
7、代表债务人参加诉讼、仲裁或其他法律程序;
8、提议召开债权人会议;
9、履行人民法院认为应当履行的其他职责。
本法对管理人的职责有其他规定的,适用该规定。
管理人的报酬由人民法院确定。债权人会议对管理人的报酬有异议的,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