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3 更新时间:2023-09-09
指定监护是指法院或有权指定监护人的组织为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指定监护人的行为。指定监护的适用条件是监护人对承担监护责任存在争议。
在实践中,争议情况下的指定监护较为常见。这种情况下,前一顺序的人不愿意担任监护人,将责任推给后一顺序的人,后一顺序的人也不愿担任监护人,或者同一顺序的人之间互相推诿,都不愿担任监护人。根据法律规定,此时应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监护人,或者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监护人。对于对指定结果不服的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做出裁决。因此,指定监护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有关组织指定和人民法院指定。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有关组织通过书面或口头通知被指定人后,被指定监护人对于有关组织的指定不服的,应在接到通知的次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逾期起诉,将按照变更监护关系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如果未经有关组织的指定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
人民法院指定监护人后,监护人不得擅自变更监护。如果监护人擅自变更监护,将由原被指定的监护人和变更后的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变更监护关系和指定监护是不同的概念。变更监护关系是指在监护关系确立之后,根据有关单位或人民的申请,由人民法院作出变更决定,重新确定监护人的行为。而指定监护则是对监护人的首次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