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12-10
法定监护是指根据法律规定直接确定监护人的方式。
根据《民法通则》第十六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首先应由其父母担任。若父母死亡或无监护能力,则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成年的兄姐、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按顺序由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担任。此外,经有关单位同意,精神病人的其他亲属、朋友也可以担任监护人。
指定监护是指由人民法院或其他有权指定监护人的单位、组织来确定监护人的方式。
根据《民法通则》第十六条规定,指定监护有两种情况:
在以指定监护方式设立监护的情况下,如果当事人对指定结果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由人民法院作出维持或撤销原指定的判决。如果原指定被撤销,人民法院应另行指定监护人。
委托监护是指法定监护人或指定监护人因故暂时无法行使监护权,将监护职责部分或全部委托他人承担的方式。被委托担任监护人的人称为委托监护人。
例如,父母因事外出,将未成年子女托付亲友照管。此外,未成年人在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就读期间,精神病人在住院期间,有关教育机构或医疗机构也应承担监护责任。
在委托监护的情况下,除非另有特别约定,被监护人所造成的民事责任仍由法定代理人或指定代理人承担。但若委托监护人有过错,应承担连带责任。未成年人及精神病人在教育机构或医疗机构监管期间造成损害的,如果有关机构有过错,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遗嘱监护是指被监护人的父母通过遗嘱为其指定监护人的方式。
遗嘱监护的成立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当监护人不适合继续担任监护职责或不履行监护职责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相关人员或组织的申请,经查明事实后撤销监护人的资格。通过诉讼撤销监护后,原监护人的监护权利被取消,依法应另行确定监护人。因此,撤销监护并不意味着被监护人不再需要监护,而是换成新的监护人,实际上是监护人的变更。
监护的终止是指设立监护的客观条件自然消失,导致监护不再必要,从而解除监护关系的情况。引起监护关系终止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