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4-01-10
股权质押是指将股权作为质押物的一种融资方式。根据一般观点,股权质押的效力仅限于质权人对财产权利的行使,而不包括股东的全部权利。换句话说,当股权被质押后,质权人只能行使与财产权利相关的权益,而公司的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非财产权利仍由出质股东行使。
要确定股权质押的标的物,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首先,在股权质押时,质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无论质押的是财产权利还是全部权利,这些权利都无法像实物一样转移占有,只能通过转移凭证或登记等方式来满足。因此,我们无法从设质的活动中确定质押了什么,但可以通过质权的执行来进行考察。
其次,当债务清偿期到期但设质人无力清偿债务时,涉及到质权的执行问题。《担保法》对于权利质押的执行没有明确规定,但允许参照动产质押的一般规定。根据《担保法》第71条的规定,债务履行期到期质权人未受清偿的,可以与出质人协议以质物折价,也可以依法拍卖、变卖质物。因此,股权质押的质权人可以与出质人协议转让质押的权益,或者拍卖、变卖质押的权益。
无论是协议转让质押的股权还是拍卖、变卖质押的股权,结果都是受让人成为公司的股东。否则,受让人如果只获得所谓的财产权利,却没有决策权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而这些权利却由一个与公司财产无关的当事人享有,这是非常荒谬的。因此,这也证明了一开始设质的就是全部权利,而不仅仅是财产权利。因为如果一项待转让的权利开始时是不完全的,但经过转让却变得完全,这是不可能的。作者还指出,作为质押标的的股权不可分割,不应该剔除其中的一部分。
再次,当公司股东同意出质股份时,实际上已经包含了允许股份转让的可能性,其中包括对公司人员合理性的考虑。根据中国《担保法》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的出质适用于公司法关于股份转让的相关规定。质押合同自股份出质记载于股东名册之日起生效。根据《公司法》关于股份转让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可以相互转让全部或部分出资;当股东向非股东转让其出资时,必须经过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份设质也应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质权人为公司的其他股东,此时无需经过他人同意以公司股份设质;另一种是以公司股份向非股东设质,必须经过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因为如果债务人无法在期限届满时清偿债务,质权人可能行使质权,从而成为公司的股东。鉴于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需要经过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而全体股东的过半数同意意味着公司股份的设质与公司的人合性不冲突。
最后,从概念上来分析,传统观念认为公司股份的设质仅包括财产性权利,这是将权利孤立地分割。实际上,在市场经济中,交易主体不可能像法学家那样将权利分割成许多部分并进行考虑。此外,如果只能转让财产性权利,那么在质权执行时必然会产生争议,与民法的分止争功能相冲突。因此,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质押的标的应包括全部股东权利。
按照大类划分,企业的融资方式分为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股权融资是指企业股东愿意放弃部分企业所有权,通过企业增资的方式引入新股东的融资方式。通过股权融资获得的资金,企业无需偿还本金和利息,但新股东将与老股东共享企业的盈利和增长。股权融资的特点决定了其用途广泛,既可以用于充实企业的营运资金,也可以用于企业的投资活动。债权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借款的方式融资,债权融资所获得的资金,企业首先需要支付利息,并在借款到期后偿还本金。债权融资的特点决定了其主要用途是解决企业营运资金短缺的问题,而不是用于资本支出。
为了规范互联网上进行股权融资活动,中国证监会决定对股权融资平台进行专项检查,检查对象包括以“私募股权众筹”、“股权众筹”、“众筹”为名进行股权融资活动的平台。检查的目的是了解股权融资平台的情况,发现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排查潜在的风险隐患,引导股权融资平台明确市场需求定位,切实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