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过错损害赔偿的认定和操作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08-22
离婚过错损害赔偿的定义和构成要件
1. 定义
离婚过错损害赔偿是指一方配偶侵害另一方配偶基于婚姻身份享有的合法权益,导致婚姻关系破裂,无过错配偶有权请求赔偿的一种民事法律制度。该赔偿涵盖财产上和非财产上的损害。
2. 构成要件
(一) 违法行为
配偶一方实施违背《婚姻法》的行为,包括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家庭成员等。
(二) 损害事实
配偶一方的违法行为导致夫妻感情破裂并离婚,无过错配偶因此遭受财产上和非财产上的损害。财产上的损害仅限于无过错配偶因离婚而失去现有财产权益,不包括遗产继承权、保险受益权等期待财产权益的损失。非财产上的损害包括人身损害和精神损害,其中精神损害包括精神利益(如名誉权)的损害和精神创伤。
(三) 因果关系
配偶一方的违法行为直接导致婚姻关系破裂并离婚,进而造成无过错配偶遭受财产上和非财产上的损害。
(四) 主观过错
离婚过错损害赔偿要求对过错方的过错程度有一定要求。一般过失不构成主观过错,只有在重大过失和故意的情况下才能构成。重大过失指侵权人违反夫妻间基本的注意义务,且能够预见自己的行为将对夫妻关系造成严重后果,但却没有采取相应措施。轻微过失不应请求损害赔偿。
离婚过错损害赔偿的操作
1. 请求权的发生原因
离婚过错损害赔偿请求权只有在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家庭成员的情况下,无过错配偶才可以提起请求。
2. 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
从权利主体来看,《婚姻法》规定只有无过错的配偶可以请求赔偿,其他家庭成员需要依照《民法通则》关于侵权的规定提起请求。在双方存在混合过错的情况下,即使过错程度不同,双方都不能提出损害赔偿请求。从义务主体来看,实施违反《婚姻法》的过错行为给夫妻一方造成损害的除了配偶,还可能包括婚姻关系外的第三人。《婚姻法》未规定第三人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因此第三人不应成为离婚过错损害赔偿的义务主体。
3. 请求权的发生时间
离婚过错损害赔偿请求权仅在离婚时提起。这样做可以避免因时过境迁而导致法院难以调查取证,同时也可以促使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
4. 适用范围
无论是协议离婚还是诉讼离婚,无过错配偶都可以提起损害赔偿的请求。在协议离婚时,双方可以将赔偿数额和给付时间等内容作为离婚协议的一部分;在诉讼离婚时,双方也可以协商赔偿形式、数额和给付时间,如果协商不成,则由法院判决。
5. 赔偿金额的确定
目前尚无关于离婚过错损害赔偿金额如何确定的具体规定,因此应根据个案从以下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具体数额:过错方的过错程度、无过错方的实际损失、双方的财产和未来生活需求、双方的年龄和健康状况、双方已用于子女教育或将用于子女教育的时间和费用、双方的谋生能力等因素。
6. 赔偿金的支付方式
原则上,离婚过错损害赔偿金应一次性支付。如果一次性支付存在困难,可以分期支付,但无过错配偶可以要求提供财产担保。修订前的《婚姻法》没有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法院在离婚时未要求过错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也未对过错方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理。修订后的《婚姻法》第一次确立了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有效地保护了无过错配偶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