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9 更新时间:2024-11-16
根据201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2014]25号)的规定,农民进城落户是否有偿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应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开展试点。根据该政策精神,对于全家户籍关系迁入设区的市的农户,原则上应保留其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并按照其原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进行依法确权登记颁证。如果农户自愿申请交回承包地,可以依法收回其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
已经进城落户并退出承包土地的农民,不再列入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范围。农民进城落户后已按相关规定退出承包土地并领取了经济补偿的,也不再列入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范围。
根据农业部最新数据,目前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进展总体顺利,土地确权登记已经完成了80%,承包地流转比例达到了35.1%。土地确权登记是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首要任务,也是土地流转的前提。通过确权登记,农民可以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享有更多的财产权利,不再被土地束缚。
过去,农村承包地存在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空间位置不明、登记簿不健全等问题,导致许多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权益保障感到担忧。然而,通过土地确权登记,农户的承包土地的地块、面积、位置等信息都会载于登记簿,并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保护农民对承包土地的权益。这样一来,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得到了保障,农村土地矛盾得以化解,为土地流转建立了基础。
通过规范的测绘技术,土地确权采集了承包地的位置、座标等详细信息,并附有清晰的地块示意图。许多农民群众拿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后感到踏实,他们认为自己的承包地有了身份证,不管将来谁种、怎么种,承包权都是他们家的。
尽管土地确权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确权工作仍然面临一些新情况。一方面,农民群众发现新的权属证书可以用于抵押融资,对确权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确权颁证登记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因此,确权登记工作需要不断适应新情况,保障农民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