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4-07-01
根据法律规定,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应在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对于经过行政复议的案件,如果对复议决定不服,对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起诉应在收到复议决定后的15日内进行。
如果行政机关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后未告知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起诉期限,则起诉期限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
如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则起诉期限为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不过,关于动产的诉讼最长起诉期限为5年,关于不动产的诉讼最长起诉期限为20年。
尽管最高人民法院实行了立案登记制度,但各地区的标准不一致。有的法院对于符合条件的案件可以当场立案,有的法院实行七天审查立案,有的法院要求在网上预约才能立案,有的法院实行先诉前调解一段时间后再立案。如果在法院收到起诉状7日以后仍未通知立案,立案的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为解决行政诉讼立案难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案件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中规定了相关的处理措施。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起诉,如果受诉人民法院在7日内未立案也未作出裁定,当事人可以向中级人民法院起诉。中级人民法院应根据不同情况在7日内作出以下处理:
(二)指定本辖区其他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三)决定自己审理。
因此,当起诉到中级人民法院时,中级人民法院必须作出处理。
在诉讼过程中,如果明知对方拥有违法证据却无法取得,原告或第三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取下列证据材料:
(一)由国家有关部门保存而须由人民法院调取的证据材料;
(二)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证据材料;
(三)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证据材料。
需要说明的是,人民法院不得为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调取被告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收集的证据。
被告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不得收集证据。根据法律规定,被告不得向原告、第三人以及其他公民、组织收集证明自己行为合法的证据。因此,人民法院不会采纳被告以这种方式取得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