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03-15
为了保障拆迁范围内群众的知情权和准备工作,补偿方案必须公开发布,包括拆迁范围、补偿方式和补偿标准。如果补偿方案未公开发布或未盖章,征收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将无法保障,此时可以依法拒绝搬迁。
拆迁前,征收方必须通知被拆迁人,并举行听证会解决拆迁户的利益诉求。通过听证会,拆迁户可以要求提高补偿或表达合理的补偿诉求。如果征收方不予理睬,拆迁流程很可能存在违法行为,此时可以拒绝搬迁。
补偿标准的合理性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说法,而是应根据被征收房屋的实际价值来确定。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九条规定,被征收房屋的补偿不得低于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类似房地产市场价格。被征收房屋的价值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按照相关评估办法确定。
然而,在实际拆迁过程中,一些征收方为了省钱,会压低被征收人的补偿标准。例如,明明周边房价都是7000、8000元,却只给予一两千元的补偿,并通过补偿协议要求被征收人签字。在这种情况下,被征收人可以拒绝签字和搬迁。
有些地方在拆迁过程中,常常采取先拆迁后补偿的方式,不将被征收人的利益放在眼中。他们可能给予不合理的补偿,并以各种手段诱导被征收人先搬迁,承诺后期补偿。然而,根据我国拆迁法律规定,必须先进行补偿后再进行拆迁。
拆迁是涉及核心财产利益的重大事项,不容忽视。在一些征收方看来,拆迁前被征收人是“上帝”,但拆迁后可能就会被忽视。在这种情况下,被征收人不应盲目签字和搬迁。因为如果房屋被拆除,没有住的地方,也无法获得补偿,将会遭受巨大损失。此时,可以选择暂时成为钉子户。
总之,上述四种情况在拆迁过程中非常普遍。在这种情况下,成为钉子户是一种合法的选择。但我们并不鼓励大家成为钉子户,而是鼓励大家不要盲目签字和搬迁,以免导致拆迁补偿利益受到重大损失。作为普通百姓,一生只有一套房,如果被人坑害,将很难“翻身”。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依法维权,让法律保护我们的拆迁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