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被偷拆,拆迁户起诉谁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拆迁补偿 > 其它拆迁知识法律知识

房屋被偷拆,拆迁户起诉谁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10

 
388548

行政机关的责任承担

根据行政诉讼程序,行政机关作为被告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偷拆”行为并非行政机关所授意,行政机关可在行政诉讼结束后以拆迁方为被告提起民事诉讼,向施工方寻求赔偿。

原告证明征地拆迁的依据

只要原告能提供相应的征地公告或征收决定公告,证明该地是某地方政府在实施征地拆迁,即使该地方政府不承认“偷拆”是其实施,一般法院也会认定“偷拆”的法律后果应由该地方政府承担。

误拆、偷拆和帮拆的违法性

误拆行为是指征收方错误地拆除尚不应强制拆除的房屋,从主观上看似乎是过失,即一时疏忽拆错了。然而,被征收人需要明白的是,“误拆”实际上是强拆的一种变种,这里的“误”实际上是借口。需要注意的是,征收方在拆除房屋前需要依法进行确认程序,包括确认房屋所有权人以及是否搬出屋内财产等。这个准备过程如此繁琐,怎么会轻易出现错拆、误拆的情况呢?在实践中,这种误拆多发生在需要拆除的房屋相邻的房屋上,即被机械“带倒”,这更加令人怀疑,到底是一时疏忽导致带倒,还是纯粹故意为之,然后以不慎带倒为借口呢?

对此,被征收人需要采取积极措施:事前要守房,确保家中有人,邻里互助,在第一时间阻止误拆的发生;事后要立即提起法律程序,要求征收方恢复房屋原状。如果无法实现,只能争取尽快签订补偿协议离开或提起被动的国家赔偿程序。

偷拆行为是指征收方趁被征收人不备偷偷拆除房屋的行为。由于没有履行强制执行程序所必需的现场告知、清点屋内财物等法定程序,因此百分之百违法。这种情况的法律事实是清楚的,无需过多分析。被征收人只需做好守房工作,尽量避免征收方的“偷袭”,特别是在容易放松警惕的时段,如早上和出门遛弯时。

帮拆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名词,它出现在腾退拆迁这种特殊的征收模式中。我们之前已经多次讨论过这类项目的特点,这里不再赘述。由于村委会在这类项目中的介入较深,村民自治容易成为争议点。当被腾退的人拒绝签订协议搬迁时,村委会可能会采取“发动群众斗群众”的方式,鼓动其他村民或组织一些“不明身份人员”来“帮助”解决腾退困难户的拆除问题。等到拆除完成后,他们会说这是村民自治,是民意,与项目方无关。这时,被征收人只能被迫提起民事侵权诉讼,无法通过行政诉讼途径寻求救济。应该说,这种情况是严重违反法治状态下的畸形怪胎,应该尽快受到法律法规的规制。否则,互相帮助的做法将严重侵害公民的物权利益,公平合理的补偿也将成为空谈。

延伸阅读
  1. 征地拆迁违建房怎么处理
  2. 拆迁红线外的整栋房子要拆
  3. 住宅房屋拆迁补偿标准
  4. 集体土地住宅房屋拆迁补偿方式
  5. 买安置房二次被拆如何补偿

拆迁补偿热门知识

  1. 门面房承租人拆迁时如何最大化获取补偿
  2. 上海徐汇拆迁的法定补偿标准和计算方法
  3. 投资建设协议
  4. 高速公路拆迁范围的法律规定
  5. 房屋拆迁中的租赁关系保护
  6. 楼房拆迁怎样补偿
  7. 年房屋拆迁赔偿标准
拆迁补偿知识导航

征地拆迁解决方案

  1. 宅基地可以继承吗
  2. 房屋抵押后,土地随房屋一起抵押
  3. 拆迁过程中致伤亡处理指南
  4. 房屋拆迁补偿方式
  5. 房屋承租人能否获得补偿安置
  6. 土地承包期的最长年限
  7. 房屋拆迁补偿标准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