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12-31
在实践中,入股技术可能存在的权利瑕疵主要有三类。首先,技术出资人可能并非拟入股技术的合法权利人,从而不具备适格的技术出资人身份。这一错误通常是由于出资人对职务技术成果的界定产生了误解,错误地将单位的技术成果视为自己的技术成果进行出资入股。关于职务技术成果的权利界定已有大量详尽的论述和解释,本文不再赘述。
其次,拟入股技术可能没有确定的财产属性,因此无法作为公司出资财产。从民法和公司法的角度来看,只有享有财产权的技术才能进行出资入股。作为公司出资的技术资产,必须具备确定且稳定的财产权利。对于拟出资的专利技术而言,仅凭专利授权证书并不能完全保证其专利权利的稳定性,出资人必须同时确保该专利不存在被宣告无效的风险,或者风险极小;对于专有技术(技术秘密),出资人必须确保该专有技术处于保密状态,并采取持续的保密措施,同时具备一定的成熟度和实用性。
第三,拟入股技术可能缺乏足够的法律价值,从而导致后期履行纠纷。例如,已获得专利权的专利技术,由于其专利文件撰写存在缺陷,专利权利要求保护范围过窄,无法获得有效的法律保护,因此其专利价值极低。投资人以高额股份换取这类专利资产,却无法获得专利技术所带来的独占市场利益,从而不可避免地引发履行纠纷。
为了避免因入股技术的法律权利无效和不稳定而引发的法律纠纷,出资人在进行入股前应进行必要的评估。除了一般的市场评估和财务评估外,特别需要进行入股技术的法律评估,由专业律师严格核查入股技术的法律状态、技术权利主体的适格性以及技术权利的稳定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