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行为的责任承担认定依据是怎样的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法法律法规 > 公司法法规法律知识

职务行为的责任承担认定依据是怎样的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3-12-28

 
275128
导读:企业法人对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职务行为的责任承担认定依据

企业法人对其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国家机关或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或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也应承担民事责任。

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民事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8条规定,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以法人名义从事经营活动,给他人造成经济损失的,企业法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法人或其他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诉讼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2条规定,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因职务行为或授权行为发生的诉讼,该法人或其他组织为当事人。

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责任承担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规定,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以及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致人损害的,由该法人或其他组织承担民事责任。如果上述人员实施与职务无关的行为致人损害,应由行为人承担赔偿责任。

用人单位的责任承担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

机动车所有人与使用人的责任承担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九条规定,当机动车所有人与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时,发生交通事故后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机动车所有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还需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判断依据

根据以上法条,结合实践中的判断标准,我们可以判断员工行为是个人行为还是职务行为:

  1. 行为是否有经营者的授权,是否是有雇佣关系的工作人员所为。
  2. 行为是否发生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
  3. 行为是否以经营者的名义或身份实施。
  4. 行为与职务是否有内在联系,如行为的内容是否是工作需要,是否符合雇主雇用的目的,行为是否具有为法人谋利的意思。

根据以上判断依据,可以确定是否为职务行为。职务行为的责任承担大部分由用人单位承担,因为这些行为是出于工作目的进行的。

延伸阅读
  1. 如何认定职务犯罪行为
  2. 私分罚没财物罪构成要件
  3. 工人市委大楼触电,该单位是否负全部责任吗
  4. 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如何认定
  5. 侵权责任法规定雇员受损如何赔偿

公司法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员工可以入股其他公司吗
  2. 公司采购虚报价格赚差价如何处理
  3. 公司认缴期限前可以注销吗
  4. 控股公司法人是否变更
  5. 各国的股利政策都有哪些
  6. 全国人大常委通过《资产评估法》,将于下月开始正式实施
  7. 怎么强制取消法人代表
公司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公司法纠纷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合伙清算纠纷
  3. 公司破产纠纷
  4. 新三板交易纠纷
  5. 融资纠纷
  6. 公司设立纠纷
  7. 股权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