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3-05-08
(1) 破产重整并非法律概念,不必等到公司破产后才能进行,而是在公司经营困难时,经营管理人可以主动选择进行重整,其目的是保护公司的经营秩序。
a、重整是公司自主改变企业组织形式、经营范围或经营方式的行为,或者引入第三方资金以挽救公司经营。
b、重整方式通常包括:收购兼并、股权转让、资产剥离或出售所拥有股权、资产置换等。
c、重整失败并不意味着公司必然破产,公司可以制定其他重整方案或引入其他资金。
(2) 重整属于法律上公司破产后的救济措施之一,目的是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a、重整是在公司进入破产程序后,由债权人或债务人向法院申请。
b、重整计划由债务人提出,由债权人会议决定是否通过实施。
c、如果重整计划未通过,则意味着公司进行破产程序。
1. 适用对象不同
债务重组是会计上的概念,重整是法律制度。债务重组是指当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不立即进行破产清算,而是由债权人与债务人达成协议,制定债务人重整计划,债务人继续营业并在一定期限内清偿全部或部分债务。
重整中的债务人可能面临破产清算的情况,而债务重组中的债务人则未必。尽管适用对象不同,在实践中债权人一般都需作出利益让步。
2. 利益调整范围不同
债务重组涉及债权人和债务人两方的利益调整,而重整制度的利益调整主体范围更广。债务重组中,债权人和债务人通过谈判并签订债务重组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协议一般不涉及其他债权人及其他主体的利益。
3. 自愿行为与强制性行为
债务重组是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自愿行为,具有市场化特征。债权人和债务人在自身经济利益的基础上计算债务重组行为产生的收益或损失,决策行为需经过内部程序。若债务人情况好转,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可能重新谈判。
重整制度是各方的法律行为,具有强制性。
债务重组和重整的目的不同,债务重组是为了解决债务人无法按期偿还债务的问题,通过调整债务和资产结构,重组债务人的经济状况,实现债务的可持续清偿。
重整的目的是保护债权人的利益,通过制定重整计划,使债务人在一定期限内清偿债务,避免破产清算。
债务重组和重整的特点在于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利益调整,以及其适用对象和行为性质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