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和医疗过错责任追究法律规定是什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处理 > 医疗事故处理程序法律知识

安全生产和医疗过错责任追究法律规定是什么?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3-01-28

 
270635
导读:安全生产和医疗过错责任追究法律规定是需要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此进行行政处罚。同时需要对于受害者进行赔偿。当然了,前提必须是存在着医疗过错,这样的话才能够承担相关的赔偿责任,可以通过鉴定来确定是否存在过错。

一、安全生产和医疗过错责任追究法律规定是什么?

安全生产和医疗过错责任追究法律规定是需要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此进行行政处罚。专家鉴定组应当综合分析医疗过失行为在导致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作用、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分为:

(一)完全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

(二)主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

(三)次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

(四)轻微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

故确定赔偿时应根据医疗机构的过错责任大小来划分:医疗机构负全部责任的,应承担全部损失的100%;负主要责任的,应承担全部损失的60%-90%;负次要责任的,应承担全部损失的10%-40%;负轻微责任的,应承担全部损失的10%。

二、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包括哪些?

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时,医疗机构必须在过失行为发生后的12小时以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1)医疗过失行为导致患者死亡或可能为二级以上医疗事故的。

(2)医疗过失行为导致3名以上(含3人)患者人身损害后果的。

(3)卫生部或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安全生产和医疗过错责任追究法律规定是需要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此进行行政处罚。专家鉴定组应当综合分析医疗过失行为在导致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作用、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

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当中如果存在着重大过失,那么是需要在医疗过失行为发生之后的12个小时内,向所在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来进行报告,在这种情况之下的话,如果确定医疗机构存在重大过失,那么是需要对此进行一定的处罚的,同时需要对于相关的损失进行赔偿。

延伸阅读
  1. 原告:周至县科学x鸡场
  2. 第一章:消防安全规定
  3. 承包方(甲方):
  4. 出口产品责任保险(Export Product Liability Insurance)
  5. 外包服务协议

医疗事故处理热门知识

  1. 乡镇卫生院医疗纠纷处理程序的法律术语及赔偿标准
  2. 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3. 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
  4.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流程
  5. 医院观察室的规定和制度
  6. 医疗纠纷处理:封存病历的重要性
  7. 医疗纠纷时间是不是挺长的
医疗事故处理知识导航

医疗纠纷解决方案

  1.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
  2. 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与标准
  3. 医疗产品损害纠纷
  4.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5. 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纠纷
  6. 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7.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