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3-12-04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合同无效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12种: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方利益。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返还财产是指在合同被确认为无效或被撤销后,合同当事人有权要求对方返还已交付的财产,并且对方当事人有义务返还。返还财产有两种形式:
(1)单方返还:指一方当事人根据无效合同从对方当事人处接收财产后,向对方当事人返还财产。如果双方当事人都从对方处接收财产,但一方没有违法行为,另一方有故意违法行为,则无违法行为的一方有权要求返还财产,而有故意违法行为的一方无权要求返还财产,其被对方当事人占有的财产应上缴国库。
(2)双方返还:指双方当事人都从对方处接收财产,将双方当事人的财产返还给对方。如果双方当事人有故意违法行为,则应将双方当事人从对方获得的财产全部上缴国库。
当因无效合同无法返还或没有必要返还对方当事人的财产时,应按照财产价值进行折算,并以金钱形式对对方当事人进行补偿。
当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后,如果一方或双方的过错导致对方损失,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赔偿责任应满足以下要件:
(1)存在损害事实。
(2)赔偿义务人有过错。过错是赔偿的重要要件。
(3)过错行为与遭受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如果合同双方都有过错,根据第58条的规定,双方应分别承担相应责任,即根据过错程度来确定责任大小。例如,如果一方过错是主要原因,而另一方是次要原因,则前者的责任大于后者的责任。过错的性质也会影响责任大小,例如,如果一方是故意过错,而另一方是过失过错,则故意过错方的责任大于过失过错方的责任。
对于因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导致一方当事人遭受损失,而另一方当事人有过错的情况,应赔偿受害人的损失。这种赔偿责任基于缔约过失责任产生,其中的“损失”应限于实际已经发生的损失,不包括期望利益,因为处理无效合同的原则是恢复原状。
对于合同无效的相关情况认定,需要严格依据上述法律规定的不同情形进行合法认定。特别是涉及合同条款和内容的认定,应由双方当事人进行,如有争议,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