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3-10-09
借贷合同履行民事诉讼的处理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借贷纠纷一方应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根据被告人数提出副本。如确有困难,也可以口头起诉,由法院记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法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起诉条件的起诉,法院必须受理,并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对不符合起诉条件的起诉,法院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法院在受理案件后,会组织双方当事人交换证据,并要求被告递交答辩状,以确保双方的权益得到保障。
法院会安排开庭审理,双方当事人可以进行质证和辩论,以充分表达各自的观点和辩护。
法院在审理完毕后,会宣布判决结果,即对借贷合同纠纷做出裁决。
判决生效后,法院会进行执行程序,确保判决结果得到有效执行。
产生借款合同纠纷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由于国家加强了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和对金融市场的整治力度,银行等金融部门加强了收贷工作,对于已逾期仍未归还或无法偿还贷款的单位,只好诉诸法院,要求其归还。
一是贷前审查不严,许多金融部门在信贷管理上存在漏洞,放贷前不审查借款人的资信状况和还贷能力,导致贷款逾期无法收回,引发纠纷。同时,一些银行、信用社违反金融法规,对到期不能偿还贷款的借款人采用“以贷还贷”的转贷方法延长还贷期限,导致贷款无法追回。
二是贷后监督不力,一些金融部门在发放贷款后,对其贷款用途和使用情况监督不力,导致贷款挪作他用或被滥用,致使贷款无法追回。
三是存在“三款”现象,即金融部门的某些信贷人员利用职权发放“人情款、关系款、好处款”等现象较为突出,也存在地方行政领导指定金融部门向严重亏损的企业贷款的现象。
四是担保制度不严格,一些银行、信用社在发放贷款时对担保制度执行不够严格,对保证人的主体资格和担保能力不加严格审查,导致担保流于形式。
一是只顾自身利益,法律意识淡薄,有些借款人并非无力归还到期贷款,而是只顾自身利益,想方设法逃避还款,造成纠纷。
二是频繁更换法定代表人,导致金融部门的收贷搁浅。
三是经营管理不善,严重资不抵债,一些借款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亏损严重,根本没有清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