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法定代理终止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纠纷 > 代理合同纠纷法律知识

什么情况下法定代理终止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2-11-15

 
267286
导读:根据《民法典总则编》中的规定可以了解到,导致法定代理中止的情形主要有四种。1、被代理人已经取得或者恢复了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2、法定代理人丧失了民事行为能力,成为了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3、法定代理人死亡或者被代理人出现死亡的情况。4、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一、什么情况下法定代理终止

《民法典总则编》 第一百七十三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定代理终止:

(一)被代理人取得或者恢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三)代理人或者被代理人死亡;

(四)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法定代理有什么特点

第一,法定代理产生的依据是法律的直接规定。委托代理中,代理人的代理权是由委托人通过委托授权而产生的,而法定代理权的产生是不以当事人的个人意志为条件的,而是直接源于法律的规定。

第二,法定代理人的代理权限范围也是由法律规定的,而且一般都属于普通代理或全权代理,没有代理权限范围的特殊限制。委托代理人的代理权限则取决于委托授权书的规定,既可以是全权代理,也可以是特别代理,代理人只能在委托人授权的范围内代理委托人进行法律行为。

第三,法定代理人与被代理人之间往往存在某种特定的血缘或亲缘关系,这种特定的血缘或亲缘关系正是法定代理产生的基础。实践中,最常见的法定代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1)父母作为其为成年子女的法定代理人;(2)配偶一方作为其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对方的法定代理人;(3)成年的兄、姐作为其未成年的弟、妹的法定代理人;(4)职务代理中的代理人。

第四,法定代理的宗旨在于保证无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人能够通过代理行为顺利地参加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它主要是为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而设立的代理方式。

第五,法定代理都是无偿的。

法定代理与委托代理,虽然都是属于代理行为,但实际二者给予的依据是不同的。其中,委托代理更多的是基于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一种委托关系,并且就代理事项、范围来看也是受到了限制的。而现实中,大部分人都能成为委托代理中的被代理人,但在法定代理中,被代理人往往是属于未成年人、精神病人。

延伸阅读
  1. 人寿险理赔的流程和所需材料有哪些
  2. 财产保险合同纠纷起诉状怎么写
  3. 三角诈骗和诈骗罪区别
  4. 在哪些情况下,办案人员应当自行回避?
  5. 擅用他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有效吗

合同纠纷热门知识

  1. 军人是否可以办理出境旅游
  2. 旅游景区拆迁属于商业拆迁吗
  3. 哪个部门制定旅游应急预案
  4. 抵押合同范本
  5. 租房电器坏了房东不管怎么办
  6. 买卖土地合同范本
  7. 用什么方法检测企业是否存在风险
合同纠纷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