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3-07-11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技术开发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为了避免未来可能产生的无谓纠纷,当事人在合同中应明确约定技术开发合同的性质。不同类型的技术开发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也不同。尤其对于技术开发合同,需要明确是委托开发还是合作开发。那些虽然提供了资金、设备、人力但未参与实质性研究开发工作的合同应属于委托开发合同。不能以合同名称来判断合同性质,以免导致当事人对合同性质产生误解。
在委托技术开发合同中,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的主要义务均为法定义务。即使当事人没有约定,也必须履行。为了更好地履行合同,双方当事人最好对合同义务进行细化。例如,明确项目名称、研究开发成果的具体标准、履行期限、计划、进度、方式、地点、当事人的保密义务、技术成果的归属和分享、验收标准和方法、研究开发费用的支付方法和方式、关键术语的解释、争议解决方法、违约责任以及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等。明确上述内容有助于双方当事人明确各自的责任,准确履行合同义务。
当事人应特别注意判断开发项目失败的标准。最好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在何种情况下开发项目失败属于技术风险,并明确认定的标准是什么。如果属于技术风险,则应约定如何分担损失。
在合同成立后,双方当事人应按照合同约定积极履行自己的义务。这是确保在日后产生纠纷时能够处于有利地位的最佳方式。在履行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技术开发合同本身的复杂性。当事人在履行过程中,如果由于客观或主观原因存在一些过错,只要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没有对研究开发工作造成消极影响,当事人就不应无休止地挑剔对方履约缺陷,动辄不加区别地要求支付违约金或赔偿损失。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当开发失败的风险已经出现苗头时,当事人应根据规定及时通知对方并采取措施防止损失扩大。如未及时通知对方并采取补救措施,致使损失扩大,扩大的损失部分由负有责任的当事人承担。
在实践中,大部分委托开发合同投入多、规模大、周期长、难度高。为了避免开发失败和纠纷的发生,委托人应事先做好选题工作,避免草率签约。在合同设计上,应与研究开发人友好协商,最好能分步实施,加强中间环节的监督检查,做好阶段性成果的评估和后续科研方面的论证。
在履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都应注意取得和保留相关证据,例如不可抗力的证明、对方严重违约的证明以及自己履行及时通知义务的证据等,以便应对可能出现的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技术合同等民事合同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在具体情况下,需要严格根据上述法律规定来认定合同。但技术合同的具体条款需要根据开发的技术事项和相关事项进行处理,在合同中约定违约风险和技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