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2-11-18
在民事经济纠纷中,当事人若无力偿还债务,不会因此被判刑。相反,他们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债务人履行还款义务。然而,如果债务人没有偿还能力,却继续向他人借款,这可能构成诈骗罪,从而导致被逮捕。
欺诈行为包括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两类形式。无论是虚构、隐瞒过去的事实,还是现在的事实与将来的事实,只要具有上述内容,就构成欺诈行为。然而,欺诈行为必须达到使一般人产生错误认识的程度,才能构成诈骗罪的欺诈行为。如果欺诈内容不是导致他人作出财产处分的,则不构成诈骗罪的欺诈行为。
诈骗罪的主体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其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从客观上看,诈骗罪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根据刑法第266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案件应当立案。诈骗罪是数额犯,行为人必须以诈骗方式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才能构成诈骗罪并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
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犯诈骗罪的立案标准:
共同犯罪中诈骗罪的立案标准:
应当根据行为人参与共同诈骗的数额来认定其犯罪数额,并结合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和非法所得数额等情节依法处罚。
综上所述,无力偿还债务的当事人不会被强制送入监狱。然而,虽然不会被判刑,但他们不能逃避自己的责任。最好的做法是避免轻易向他人借款,如果确实借款,务必尽快偿还,以免承担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