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案件的管辖法院怎么确定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事故诉讼 > 交通事故诉讼管辖法律知识

交通事故案件的管辖法院怎么确定

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3-07-08

 
261061
导读: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被告住所地是指被告的户籍所在地,户籍所在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按照经常居住地确定住所地,经常居住地是指离开住所一年以上并在经常居住地居住满一年以上。

交通事故案件的管辖法院确定方法

一、依据侵权行为确定管辖法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侵权行为引起的诉讼应由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因此,在交通事故案件中,应按以下原则确定管辖法院:

1. 被告住所地法院的管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被告住所地是指被告的户籍所在地。若户籍所在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则按照经常居住地确定住所地。经常居住地是指离开住所一年以上并在经常居住地居住满一年以上。

当交通事故案件涉及多个被告时,任何一个被告住所地的法院都具有管辖权。

2. 侵权行为地法院的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结果发生地和侵权行为发生地。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上述法院都有管辖权。

当交通事故的侵权行为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与原告住所地一致时,原告住所地法院也具有管辖权。

二、交通事故案件的受理程序

当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交通事故报警时,应记录报警信息,包括报警时间、报警人姓名、单位、联系电话、交通事故发生时间、地点、车辆类型、车辆牌号、是否载有危险物品、人员伤亡等简要情况。涉嫌交通肇事逃逸的,还应详细询问并记录肇事车辆的颜色、特征及逃逸方向等相关情况。

若报警人不愿意公开姓名,应为其保密。若当事人未在交通事故现场报警,事后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当事人应在提出请求后十日内向公安机关提供交通事故证据。公安机关自接到证据材料之日起对交通事故进行调查。

若当事人未提供交通事故证据,公安机关因现场变动、证据灭失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则应书面通知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诉讼是解决交通事故的一种方式,但在提起诉讼前,必须了解应该在哪个法院提起诉讼以及法院的受理程序。若法院不受理起诉,需查看不受理的理由是否合法,若不合法,可向上级法院提起申诉。

延伸阅读
  1. 无偿代驾发生交通事故谁承担责任
  2. 民事起诉状和交通事故证据材料的提交
  3. 交通事故赔偿项目需要出示的相关证据有哪些
  4. 交通事故有人死亡必须要开庭吗?醉酒驾驶发生交通事故会被终身禁驾吗
  5. 湖南2010年交通事故死亡赔偿标准

交通事故诉讼热门知识

  1. 交通事故赔偿诉讼状范本
  2. 交通事故赔偿诉讼程序
  3. 交通事故的管辖权和处理程序
  4. 道路交通事故诉讼范本
  5. 案情经过
  6. 交通事故中的共同被告
  7. 交通事故后多长时间可以起诉
交通事故诉讼知识导航

交通事故解决方案

  1. 碰瓷处理指南
  2. 交通肇事逃逸
  3. 交通事故赔偿项目
  4. 交通事故全责无责划分
  5.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流程
  6. 交通事故主次责任划分
  7.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流程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