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3-08-16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交通事故的赔偿标准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同的事故造成的后果不同,因此赔偿金额也有所区别。
对于因伤致残的受害人,赔偿应包括因增加生活上需要而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其中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而发生的必要费用,如康复费、护理费和后续治疗费。赔偿义务人也应当予以赔偿。
对于死亡的受害人,赔偿义务人除了应根据抢救治疗情况赔偿相关费用外,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所支出的其他合理费用,如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
根据法律规定,交通事故上诉对双方都是不利的。不论是原告还是被告,都需要为诉讼活动做准备,耗费一定的精力、物力和财力。
交通事故属于民事侵权案件,适用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审判程序,包括一审普通程序、简易程序、二审程序、特殊程序、审判监督程序和执行程序等。在交通事故赔偿案件中,主要适用一审普通程序:
当事人提起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时,应向法院递交起诉状。法院在审查符合起诉条件后,将在七日内立案受理;若认为不符合条件,则在七日内作出裁定。对裁定不服的一方可提起上诉。
法院在立案后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给被告,被告应在15日内提出辩护状。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诉讼材料并进行必要的审理前准备工作。
一审普通程序结束后,如果当事人不服并提起上诉,则一审裁判不生效,案件进入二审程序。
二审法院的判决和裁定是终审具有法律效力的裁判,一经宣告或送达当事人即具有法律效力。对于这样的裁判,当事人不能再提起诉讼或上诉。
因此,在生活中,如果发生交通事故,应尽量通过协商解决。如果无法协商解决,只能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根据上述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一旦上诉,对双方都可能不利,并且需要耗费人力和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