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08-11
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需要先取得交警的责任认定书。如果当事人需要承担人身损害赔偿,可以与伤者协商赔偿。协商成功后,将赔偿款打给对方,并保留转账和交付赔偿款的证据。如果赔偿数额较大,受害者、保险公司和投保人三方将进行协商,并通过保险公司直接向受害者进行赔付。如果协商不成功,当事人可以提起诉讼,最后根据法院判决书付款。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一、医疗费:按照医院对当事人的交通事故创伤治疗所必须的费用计算,凭据支付。结案后,仍需继续治疗的,按照治疗的必要费用给付。
二、误工费:当事人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
三、住院伙食补助费:对住院治疗的伤、残者,应按照实际住院天数赔偿伙食补助费。其计算标准按交通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四、护理费:伤者住院期间需要人员护理的,应有医院证明,对护理费应予赔偿。
五、残疾者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平均征税费计算。自定残之时起,赔偿20年。但50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1岁,则减少1年,最低不少于10年;70周岁以上的,按5年计算。
六、丧葬费:按交通事故发生地的丧葬费标准支付。
七、死亡补偿费:按交通事故发生地平均生活费计算,补偿10年。对不满16周岁的,年龄每少1岁减少1年;对70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1岁减少1年。但二者最低均不少于5年。
综合上述所述,交通事故发生后,全责或主责任方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赔偿标准根据受害方实际伤情确定。只要双方协商一致,可以依法解决双方的纠纷。因此,案件的处理都有法律依据,以保障各方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