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3-12-05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下面将详细解释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
对于轻微交通事故,诉讼时效从事故发生之日开始计算。由于大多数交通事故属于轻微事故,事故的经过和受害人的损失往往比较清晰明了。一般来说,事故认定书会在事故发生后当场或5日内制作完成并送达当事人。从当事人收到《事故责任认定书》之日起,一年的诉讼时效开始计算。
对于受害人身体受到严重伤害,需要住院治疗或进行后续治疗的情况,诉讼时效应从治疗终结之日或损失确定之日开始计算。如果没有构成残疾,诉讼时效从治疗终结之日起计算;如果构成残疾,诉讼时效从伤残评定之日起计算。
如果经过交警部门调解,调解未能达成协议,公安机关应制作调解终结书并送达当事人,诉讼时效从当事人收到调解终结书之日起计算。如果调解未能达成协议且公安机关未制作调解终结书,诉讼时效从调解失败之日起计算。如果调解达成协议但当事人不履行,诉讼时效从调解书中规定的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如果受害人因交通事故死亡,诉讼时效从受送达事故认定书之日起计算。
如果伤势在事故发生后未曾发现,后经检查确诊并能证明是由侵害引起的,诉讼时效从伤势确诊之日起计算。
对于器官功能恢复训练所必要的康复费、适当的整容费以及其他后续治疗费,诉讼时效从实际发生后起算。
对于侵权人和赔偿义务人不明的案件,诉讼时效从明确侵权人和赔偿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对于因交通事故造成的与人身无关的损失,例如车辆损失、车载货物损失等,诉讼时效从交通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两年。
对于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明显的人身伤害,例如医疗费、误工费、交通费等,诉讼时效从交通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一年。但是在一年内未治疗终结或未能定残的情况下,诉讼时效会中止,在中止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无法行使请求权,诉讼时效会暂停。一旦中止原因消除,诉讼时效期间将继续计算,即从治疗终止或定残之日起,继续计算剩余的六个月。如果仍在治疗且尚未定残,即属于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情形。
对于因交通事故造成的隐性伤害,例如外伤性失语、偏瘫、神经损伤导致肢体肌肉萎缩等,诉讼时效从隐性伤害被确诊之日或经有关部门鉴定与交通事故有因果关系之日起计算一年。
如果经过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调解未能达成调解协议,诉讼时效从收到调解终结书之日起计算,根据损失的性质不同,人身损害为一年,其他损失为两年。对于达成调解协议后或双方自行协商达成协议后逾期不履行的情况,诉讼时效从调解协议确定的履行期满之日起计算。
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调解结案或经人民法院审理结案后,受伤人员出现与道路交通事故有关的后遗症,可以就治疗后遗症引起的相关费用起诉。诉讼时效从后遗症确诊之日起或从医疗部门、鉴定机构确认后遗症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关系之日起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发生了交通事故并受到损害,受害人有权要求责任方进行赔偿。如果对方不履行赔偿义务,受害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但是必须在诉讼时效期限内提起诉讼,交通事故的诉讼时效为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