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3-07-02
根据最新的法律规定,《继承法》已经被废止,现在需要根据《民法典》中的规定来执行有关遗产和继承的事项。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的规定,遗产是指自然人死亡时留下的个人合法财产。不符合法律规定或根据其性质不可继承的财产则不能被继承。
一旦继承开始,将按照法定继承的程序进行;如果有遗嘱存在,则按照遗嘱继承或遗赠的方式进行;如果有遗赠扶养协议存在,则按照协议进行处理。
一旦继承开始,继承人如不愿意继承,应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放弃继承;未作出放弃继承的声明,则视为接受继承。
受遗赠人应在知道受到遗赠后的六十天内,作出接受或放弃遗赠的声明;到期未作出声明,则视为放弃受遗赠。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以下财产属于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夫妻对共同财产享有平等的处理权。
首先,继承权只能在被继承人死亡后生效。法定继承权只是继承人所享有的一种期待权,如果被继承人尚未去世,则继承关系不会产生。只有在被继承人死亡后,继承权才会成为已得权利。遗嘱继承权的实现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被继承人在世时立有合法遗嘱,并且被继承人已经去世。否则,遗嘱继承关系也不会形成。例如,如果父母还健在,子女就不能继承他们的房地产。父母可以在健在时将自己的房产赠与子女,但这不属于继承,而是称为生前赠与。
其次,继承遗产的人必须是被继承人的合法继承人,即法定继承人或遗嘱继承人。我国继承法确定的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
另外,继承人所获得的遗产必须是被继承人在世时合法拥有的个人财产,或者是依法可以继承的其他合法财产权益。家庭共有财产、夫妻共有财产和合伙财产不能作为遗产来继承,必须进行分割后,只有属于被继承人个人所有的部分才能作为遗产。任何非法所得的财产都不属于遗产,不能被继承。
最后,遗产必须是被继承人自然死亡后合法的个人财产。如果涉及非法财产,需要接受相关部门的调查,并依法追究责任。如果被继承人在世时对财产进行了遗嘱规划,那么顺位继承将停止,遗嘱将成为对遗产进行分配的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