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3-03-16
如果没有遗嘱,首先需要查看是否存在遗赠扶养协议或者遗赠。如果存在这些文件,遗产的分配将按照协议或遗赠的规定进行。
如果没有遗赠扶养协议或者遗赠,那么遗产将按照法定继承顺序进行继承。
在同一顺序的继承人中,他们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是均等的。然而,对于生活困难、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应予以特殊照顾。对于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承担主要责任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可以获得更多的份额。对于有抚养能力和满足抚养条件的继承人,如果他们没有尽到抚养义务,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如果继承人协商同意,也可以进行不均等的分配。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
继承开始后,遗产的分配将按照法定继承进行;如果存在遗嘱,将按照遗嘱或遗赠的规定进行分配;如果存在遗赠扶养协议,将按照协议进行分配。
遗产必须是财产,其中包括积极财产和消极财产。消极财产指的是债务。遗产不能包括人身权利和身份等,这是基于现代民法典将财产继承作为基础的决定,与古代社会的宗祧继承制有所区别。
遗产必须是死者在世时合法拥有的所有财产。这里的所有是广义上的所有,包括物权中的所有权和其他物权,以及死者享有的债权,还包括知识产权、股权等各种复合权中的财产权利部分。
遗产必须是不属于死者个人专属的财产。有些财产由于其与个人身份的紧密联系而不具有可继承性,因此不能成为遗产。例如,养老保险金的请求权,在被保险人死亡后将被消灭。
遗产的形态不仅限于死者去世时遗留下的状态,还包括从死者遗留财产衍生出的财产或替代财产。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当一方去世时,遗产将按照遗嘱的内容进行分配;如果没有遗嘱,可以根据法律进行分配,也可以进行协商分配。在达成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应进行公证继承。如果无法达成协商,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遗产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