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公证遗嘱无效的法条有哪些?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03-10
导读:《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公证遗嘱无效的条件一般来说,如果公证遗嘱在进行确立的时候,不是遗嘱人自己的意愿或者是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遗嘱人订立的。或者是遗嘱中的内容违反了法律的规定,以及该遗嘱不是由遗嘱人自行到公证机构进行办理的,只要满足以上条件,都是属于无效遗嘱。
规定公证遗嘱无效的法条
一、《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公证遗嘱无效的条件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公证遗嘱无效的条件包括:
- 确认遗嘱人设立遗嘱时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 遗嘱违反法律规定;
- 遗嘱不是由遗嘱人经公证机构办理;
- 其他条件。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规定的遗嘱公证要具备的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的规定,遗嘱公证要具备以下条件:
- 遗嘱人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 遗嘱人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
- 遗嘱的内容和形式不得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 遗嘱人处分的财产必须是其个人合法财产;
- 遗嘱人申办遗嘱公证应当亲自到公证处提出申请,不能委托他人办理。
三、遗嘱应该包含的内容
遗嘱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 遗嘱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住址;
- 遗嘱处分的财产状况(名称、数量、所在地点以及是否共有、抵押等);
- 对财产和其他事务的具体处理意见;
- 有遗嘱执行人的,应当写明执行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
- 遗嘱制作的日期以及遗嘱人的签名。
遗嘱公证如果符合上述规定,即遗嘱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和形式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处分财产为个人合法财产、遗嘱人亲自到公证处提出申请等条件,则该公证遗嘱具备有效性。如果出现确认遗嘱人设立遗嘱时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遗嘱违反法律规定、遗嘱不是由遗嘱人经公证机构办理、其他条件的情形,那么该公证遗嘱将被认定为无效。如果对该公证遗嘱的有效性有异议,需要提供证据向法院说明,并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判定该遗嘱是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