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财产和夫妻共同财产如何划分?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3-10-22
导读:个人财产和夫妻共同财产的划分,主要是看一个不动产是否在婚前进行购买,且在婚后夫妻是荒废有没有共同还贷的行为,若是没有共同偿还的行为,那就属于个人财产,若是有的话,那就属于共同财产。
个人财产和夫妻共同财产的划分方式
在离婚案件中,夫妻个人财产和夫妻共同财产的划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个人财产是指夫妻婚前个人财产或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具有较强的个人专属性或他人不能使用的财产。而夫妻共同财产则是指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应归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
一、个人财产的范围
个人财产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 任何一方婚前个人所有的财产和已取得的财产权利,包括婚前个人劳动所得、受赠、继承或受遗赠的财产以及其他合法收入,及其为婚姻而购置的财产。
- 婚后夫或妻已具有专属性的日常用品,如衣物等。
- 婚后夫妻一方从事职业、业余爱好等专用财产,如书籍、工具等。
- 婚后夫妻一方具有人身性质的补助金、福利财产、人身保险费、伤残补偿费、人身伤害赔偿金等。
- 婚后夫妻一方通过继承、接受赠与、遗赠所取得的财产或财产权利。
二、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
夫妻共同财产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 工资、奖金,指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或双方的工资、奖金收入及各种福利性政策性收入、补贴。
- 生产、经营的收益,指的是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或双方从事生产、经营的收益。
- 知识产权的收益,指的是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或双方拥有的知识产权的收益。
- 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是指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或双方因继承遗产和接受赠与所得的财产。
- 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三、婚前继承的财产归属问题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一般情况下,一方在婚前发生继承,婚后实际取得的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除非夫妻双方另有约定。即使婚后实际取得该继承财产的时间不同,也不影响该财产的归属。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以下情形的财产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 一方的婚前财产。
- 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 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 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 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综上所述,个人财产和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时需要进行划分。个人财产是指在婚前已经购置的一些私人财产,或者由各方的父母添置的物品。而夫妻共同财产则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购置的物品和房产等。在离婚时,应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均等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