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补偿权的行使离婚案件中能够提出吗?
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3-06-21
导读:经济补偿权的行使离婚案件中能够提出。实际上夫妻关系同居期间,如果确定了夫妻分别财产是那么就可以由双方当事人来按照约定的内容要求对此进行一定的处理,但是这种情况之下的话,如果女方付出了较多的家庭义务是可以要求离婚经济补偿。
经济补偿权在离婚案件中的行使
一、行使经济补偿权的前提条件
在离婚案件中,夫妻双方可以提出经济补偿请求。然而,行使该权利需要满足以下前提条件:
- 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约定实行夫妻分别财产制,并在书面上明确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所得财产应归各自所有。
- 如果夫妻实行的是共同财产制,或者无证据证明实行的是约定分别财产制,那么家务较多一方无法向另一方主张经济补偿。
二、经济补偿权的行使时间
经济补偿请求权的行使时间限于离婚之时。如果夫妻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归各自所有,那么无论一方付出了多少义务,在离婚之前或之后都不能向对方提出补偿。多付出义务的一方应在离婚诉讼中向对方提出补偿请求。如果在离婚时没有请求对方补偿,对方可以不予补偿。离婚后,该请求权即被消灭。
三、适用的情形
离婚补偿请求权不考虑双方过错情况。无论对方是否有过错,付出较多一方均可以要求补偿,其补偿请求权不以对方是否有过错为要件。即使付出较多方有过错,也不能以为其过错而剥夺补偿请求权,其仍有权要求对所付出的较多义务予以补偿。
经济补偿数额的确定
一、协商确定
给予补偿的数额和给付方式应首先由双方协商确定。如果协议无法达成,那么人民法院将在查明夫妻双方各自财产状况以及一方多付出义务情况的基础上,按照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来确定补偿数额。在确定数额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 一方付出的义务多少:补偿数额的主要因素是一方付出的家庭义务的多少。这包括家务劳动的强度、时间以及对对方工作的协助程度。为了确定补偿数额,可以参考市场上购买同等工作量的家务劳动所需的价格,以及雇用他人所需的成本。
- 少付出义务一方获得的利益:补偿数额的确定还应考虑少付出义务一方获得的利益。这些利益不仅包括显性的有形财产价值,如收入和房产,还包括隐性的无形可期待利益,如文凭、执照、专业职称和尚未获得的知识产权等。
- 双方的财产状况和经济能力:在确定补偿数额时,还需要考虑双方的财产状况和经济能力。
在离婚过程中,如果存在法定过错,没有过错的一方可以申请离婚损害赔偿。除了离婚损害赔偿外,还可以申请经济补偿,主要是针对一方付出较多家庭义务的情况。因此,少付出义务一方获得相关利益时需要进行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