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2-10-28
夫妻的扶养义务源于婚姻关系的效力。夫妻之间的扶养义务指的是在经济和生活方面相互供养和扶助,以确保共同生活的保障。这是婚姻关系的必然要求。通常情况下,这种扶养义务是在夫妻共同生活中实现的。夫妻之间的相互扶养既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权利。夫妻双方都有扶养对方的义务,同时也有要求对方扶养的权利。在我国,夫妻之间存在法定的扶养义务。
1. 直接扶养:直接扶养指的是夫妻共同生活。即使在夫妻双方存在财产约定的情况下,一方生病或丧失劳动能力,对方也必须帮助医治并维持其生活。
2. 间接扶养:间接扶养指的是夫妻不居一处,扶养义务人定期或不定期支付扶养费或提供实物,定期或不定期帮助体力劳动并给予精神上的慰藉。由于间接扶养受到扶养义务人扶养能力的限制,容易引发纠纷。因此,夫妻之间的扶养应以直接扶养为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条规定,夫妻之间有互相扶养的义务。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需要扶养的一方有权要求对方支付扶养费。
夫妻之间应尽的法定义务包括:
当夫妻之间就扶养义务发生争议时,需要扶养的一方可以向人民调解组织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追索扶养费的民事诉讼。通过民事诉讼程序强制有扶养义务的一方履行扶养义务,这是夫妻一方维护自身权益采取的司法救济方法。人民法院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应做好调解工作,如无法达成调解,可根据夫妻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义务人履行扶养义务,必要时,可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裁定先予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