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11-14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被告范围相当广泛。只要有人侵害了公司的利益,并且公司没有正当理由拒绝或怠于行使诉权,这些侵害人都有可能成为股东代表诉讼的被告。被告包括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控股股东、清算组成员以及其他任何人。这种被告范围的广泛性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利用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来维护公司利益,并进一步维护原告股东的利益。
一般来说,如果股东提起的代表诉讼成功,股东有权要求公司对其诉讼费用进行补偿。这种费用的补偿鼓励了那些为公司利益而提起诉讼的股东,是公平和合理的。在胜诉的情况下,股东可以要求公司在律师费用范围内支付相应的金额。
考虑到股东代表诉讼的利他性特征,通过诉讼获得的赔偿金通常应归还公司,而不是按比例分配给股东。然而,如果不当行为人是公司的大股东或某些股东,那么从他们那里取回的赔偿金仍然归公司所有,供这些大股东或股东支配和运用。这对于提起股东代表诉讼的股东来说是不公平的,即使他们间接地从自己的赔偿金中分享利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美国的一些案例中,法庭判决将从不当行为人那里取回的损害赔偿金限定在“善意”股东之间进行按比例分配,以确保公平。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诉讼针对滥用公司财产的行为、代位诉讼中存在善意股东和恶意股东、公司不再是兴旺的企业、不当行为人控制了公司。然而,这些情况相对较少见,只是上述原则的例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