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探视孩子不同意带走如何办
点击数:22 更新时间:2022-07-26
离婚后探视孩子不同意带走,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胜诉后申请强制执行。我国法律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关于离婚后探视孩子不同意带走如何办的问题,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离婚后探视孩子不同意带走的解决方法
一、通过起诉并申请强制执行解决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离婚后双方必须履行具有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或裁定。如果一方不同意对方带走孩子,对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在胜诉后申请强制执行。根据法律规定,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或者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二、探视权的中止情况
探望权是离异父母依法享有的法定权利,不得任意阻碍、限制或剥夺。探望权的中止需要满足法定的中止事由,一般包括以下情况:
- 探望权人是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
- 探望权人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可能危及子女健康;
- 探望权人在行使探望权时对子女有侵权行为或犯罪行为,损害子女利益;
- 探望权人与子女感情严重恶化,子女坚决拒绝探望;
- 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
需要注意的是,探望权的中止必须以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为唯一条件。其他原因,如父母关系恶化或未及时支付抚养费等,不能成为中止探望权的理由。
三、探视权的规定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探望权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行使:
- 探望性探望:即不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到对方家中或指定地点进行探望;
- 逗留性探望:即较长时间的探望,探望权人可以在约定或法院判定的探望时间内,领走并按时送回未成年子女。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子女,探望方式的选择也有所不同:
- 0至3周岁的幼儿,适用探望性探望较为适宜,因其身体、智力等方面受环境影响较大,无生活自理能力;
- 3至8周岁的子女,对环境的变化适应能力增强,可以适用探望性探望和逗留性探望的方式;
- 8至18周岁的未成年子女,已具备相当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对探望权的行使应征求其意见,并在征得同意后实施。
综上所述,离婚后不带孩子的一方可以行使探视权,但如果想在探视孩子时带走,需要与孩子和另一方进行沟通协商,达成共识。如果对方不同意带走,原则上不能强行带走。然而,探视权受到法律保护,不得剥夺。对于拒不履行探望权的个人,应采取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手心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