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7 更新时间:2022-09-13
1. 监护人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学校老师并不被视为监护人。根据法律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除非父母无法履行监护责任,否则必须由父母担任监护人。
2.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六条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而成年子女则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父母的义务。根据第二十七条规定,父母即为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若父母已故或无监护能力,则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或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组织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但需经过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的同意。
1. 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应首先由其父母担任,若父母已故或无监护能力,则按以下顺序由以下人员担任:
(1) 祖父母、外祖父母;
(2) 成年的兄姐;
(3) 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组织,但需经过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的同意。
2. 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应按以下顺序由以下人员担任:
(1) 配偶;
(2) 父母;
(3) 成年子女;
(4) 其他近亲属;
(5) 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组织,但需经过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的同意。
3. 若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没有上述范围的近亲属或近亲属丧失监护能力,则相关单位、居委会、村委会可从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其他近亲属、朋友中指定监护人。在监护人人选产生争议时,相关单位、组织可进行调解并从中指定监护人。若被监护人的父母担任监护人,则可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
4. 法定监护人或指定监护人因故暂时无法行使监护权时,可委托他人部分或全部承担监护职责。被委托担任监护人的人称为委托监护人。在此情况下,除非有特别规定,被监护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民事责任仍由法定监护人或指定监护人承担,但若委托监护人有过错,则应承担连带责任。
1. 指定监护是指在具备法定监护资格的人之间存在监护人争议时,由监护权利机关指定的监护人。
2. 从民法典的规定来看,指定监护实际上是法定监护的延伸,仍属于法定监护范畴。
3. 指定监护仅在法定监护人存在争议时产生。所谓争议是指未成年人的父母以外的监护人范围内的人争夺担任监护人的权利或互相推诿不愿担任监护人;对于成年精神病人而言,则是监护人范围内的人对担任监护人的权利存在争议,争议项与前述相同。
4. 指定监护的权力机关为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委员或村委会委员。
5. 指定监护可以采用口头或书面方式,只要指定监护的通知送达给被指定人,即可成立指定监护。
6. 若被指定人不服指定,可在接到指定通知后的30天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裁决。
7. 在未被指定人提起诉讼时,指定监护自收到通知后满30天生效;若提起诉讼,则自法院裁决之日起生效。
未成年人的父母是其法定监护人,若监护人将孩子交给学校,监护人身份并不转移,其父母仍然是监护人,但学校对于孩子有监管责任。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访问手心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