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认定侵犯名誉权注意哪些问题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一般侵权 > 人身权侵权法律知识

在认定侵犯名誉权注意哪些问题

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2-06-06

 
229502
认定侵犯名誉权应当注意的问题: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悉知;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在后果上,侵权人的行为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关于在认定侵犯名誉权注意哪些问题,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进行详细解答。

1、认定侵犯名誉权应当注意的问题: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悉知;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在后果上,侵权人的行为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使受害人感受到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或心理负担,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创伤。

2、 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第一百一十条 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等权利。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 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二、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

1、侮辱是指故意通过言语、文字或者行为举止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行为的主观状态应当是故意,其方式可以是言语、书面文字或者行为举止,也可以使上述集中方式的混合。

2、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新闻单位根据国家机关职权制作的公开的文书和实施的公开的职权行为所做的报道,其报道客观准确的,不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其报道失实,或者前述文书和职权行为已公开纠正或拒绝更正报道,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因提供新闻材料引起的名誉纠纷,认定是否构成侵权,应区分以下两种情况:

(1)主动提供新闻材料,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2)因被动采访而提供新闻材料,且未经提供者同意公开,新闻单位擅自发表,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对提供者一般不应认定为侵害名誉权;虽系被动提供新闻材料,但发表时得到提供者同意或者默许的,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名誉权。

日常生活中,侵犯名誉权的行为主要就是上述三种,而在进行名誉权纠纷时,主要的举证要点也是三点。

延伸阅读
  1. 交通事故保险公司不同意赔偿怎么办
  2. 交通事故后保险公司不赔偿怎么办
  3. 公司收购可以吗?要注意哪些问题
  4. 交通事故分两次起诉可以吗?
  5. 双方签订的合同怎样才算无效?

一般侵权热门知识

  1. 出租屋失火的处罚依据消防法
  2. 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规定
  3. 阿里首诉造假店:网络服务合同纠纷案
  4. 家人被私闯民宅怎么处罚
  5. 刑事案件的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6. 盗窃公私财物怎么处罚
  7. 交通事故诉讼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般侵权知识导航

侵权纠纷解决方案

  1. 职务侵权纠纷
  2. 因建筑物倒塌而发生的侵权纠纷如何救济
  3.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致人损害如何维权
  4.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遭受损害如何维权
  5. 网站等网络服务提供者收到律师函该如何应对
  6. 网络服务提供者应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
  7. 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处理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