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2-05-07
1、法人享有名誉权,但没有隐私权。法人和非法人组织拥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法人具有独立的财产权,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
2、法律依据:《公司法》
根据《公司法》第四条规定,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1、最高人民法院在相关司法解释中对侵犯法人名誉权的认定作了进一步的细化规定,具体如下:
是否构成侵犯名誉权的责任,应根据以下四个要素来认定:
消费者对生产者、经营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并不构成侵犯他人名誉权。但如果借机诽谤、诋毁,损害其名誉权,应认定为侵犯名誉权。因此,认定侵犯法人名誉权与认定其他侵权行为一样,需要从行为人的违法行为、受害人名誉被损害的事实、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行为人的过错等四个要素入手。
1、法人名誉权是一种人格权,商誉是法人名誉权的核心利益。我国不仅在人格权制度中保护法人名誉权,而且在侵权民事责任中也作出了规定。
2、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公民和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到法律保护,禁止使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和法人的名誉。根据第一百二十条的规定,如果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受到侵害,他们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对于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情况,适用相同的规定。因此,以书面、口头等形式诋毁、诽谤法人名誉,给法人造成损害的行为应被认定为侵犯法人名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