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2-04-24
(1) 没收违法所得的公告应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信息网络媒体、最高人民法院的官方网站发布,并在人民法院公告栏发布。
(2) 必要时,公告可以在犯罪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居住地或者被申请没收财产所在地发布。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六百一十五条,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信息网络媒体、最高人民法院的官方网站以及人民法院公告栏发布公告。如果需要,公告可以在犯罪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居住地或者被申请没收财产所在地发布。公告的日期以最后发布的公告为准。发布公告时,应采取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发布过程。
如果人民法院已经掌握境内利害关系人的联系方式,应直接送达含有公告内容的通知。如果直接送达有困难,可以委托代为送达或者邮寄送达。经受送达人同意的,可以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等能够确认其收悉的方式告知公告内容,并记录在案。
如果人民法院已经掌握境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利害关系人的联系方式,并经受送达人同意,可以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等能够确认其收悉的方式告知公告内容,并记录在案。如果受送达人未表示同意,或者人民法院未掌握境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利害关系人的联系方式,而其所在国、地区的主管机关明确提出应当向受送达人送达含有公告内容的通知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是否送达。如果决定送达,应当根据本解释第四百九十三条的规定请求所在国、地区提供司法协助。
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应由犯罪地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居住地的市一级检察院向对应的中级法院提出。如果被告人在审理过程中死亡,原审理法院也可以受理申请。
法院应在7日内对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受理。如果决定受理,应在十五日内发出公告,公告期为六个月。公告应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或法院的官方网站刊登,并在法院公告栏张贴、公示。如果法院已掌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近亲属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联系方式,应直接告知并记录在案。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近亲属和其他利害关系人应在公告期内申请参加诉讼,并可以委托代理人。其他利害关系人指的是对申请没收的财产主张所有权的人。
公告期满后,法院应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根据不同情况,法院会作出没收或驳回申请的裁定。
在审理没收违法所得的过程中,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归案,应当终止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