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中的主观构成要件是什么
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2-03-14
依据《道路交通法》的规定,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所以,交通事故的主观构成要件是过错或者意外。关于交通事故中的主观构成要件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详细解答。
交通事故中的主观构成要件
1. 构成交通事故的要素
交通事故的主观构成要件是指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存在过错或者发生意外,导致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的一种事故。构成交通事故应当具备以下要素:
- 必须是由车辆造成的。车辆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行人之间的碰撞不构成交通事故。
- 必须是在道路上发生的。道路包括公路、城市道路以及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场所,如广场、公共停车场等。
- 必须是在运动中发生的。指车辆在行驶或停放过程中发生的事件,静止状态下由行人主动碰撞车辆或乘车人上下车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不属于交通事故。
- 必须有事态发生。指发生碰撞、碾压、刮擦、翻车、坠车、爆炸、失火等其中一种现象。
- 造成事态的原因是人为的。指事态的发生由事故当事人的过错或意外行为所致。自然灾害引起的事态不属于交通事故。
- 必须有损害后果的发生。损害后果指直接的物质损失,包括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 当事人心理状态是过失或有其他意外因素。若当事人心理状态是故意的,则不属于交通事故。
2. 法律依据
交通事故的主观构成要件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
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期限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经过勘验、检查现场的交通事故应当在勘查现场之日起十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对于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况,应在查获交通肇事逃逸人和车辆后十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情况下,应在检验、鉴定或重新检验、鉴定结果确定后五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若未查获交通肇事逃逸人和车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当事人要求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在接到当事人书面申请后十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书应载明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受害人情况以及调查得到的事实。如果有证据证明受害人有过错,责任应确定在受害人身上;如果没有证据证明受害人有过错,责任应确定为受害人无责任。认定书应当送达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