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22-03-04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外犯罪的情况,应由犯罪行为发生地、入境地或居住地的外国人民法院进行管辖。同时,也可以由犯罪行为发生地或居住地的被害人所在地的外国人民法院进行管辖。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十一条的规定,对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外犯罪的管辖权进行了明确规定。
根据案件和被告人的情况,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进行审判。被告人居住地包括被告人的户籍地和住所地。一般情况下,被告人流窜作案、犯罪地界限不清、居住地群众更加了解案情并且对被告人的押送更为安全方便的案件,以及被告人在居住地引起了民愤并且当地群众强烈要求在其居住地审判的案件,都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进行管辖。此外,对于可能判处缓刑或需要在被告人居住地进行监督考察和改造的案件,也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进行管辖。
刑事案件原则上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进行管辖。犯罪地包括犯罪预备地、犯罪行为实施地、犯罪结果发生地和销赃地。如果一个案件发生在多个人民法院辖区内,那么这几个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法律规定刑事案件原则上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的理论根据在于:犯罪地是犯罪证据集中的地方,便于犯罪地的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迅速、全面地收集证据,查清案件事实。同时,犯罪地的人民法院也能够更好地审理和核实证据,以便正确、及时地审判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