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怎样判定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9-11
美国斯*里法官曾经说过:“专利和版权的保护方法,与任何其他属于法庭辩论的案件类型相比,它们更接近那种可以被称为法律玄学的东西,而区别在于,或至少可以说,它们高深莫测,难以捉摸,有时及稍纵即逝的”。斯*里法官的这段话比较形象地道出了知识产权侵权判定的复杂性。在法院受理的各类知识产权纠纷中,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占相当的比例并且审理难度较大,鉴于知识产权侵权理论与传统的民事侵权理论有明显的差异,各地法院对法律的理解、适用以及对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判定,又存有较大的差异,在这种前提下,需要司法实务界在总结各类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判例的基础上,探索出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判定的规律,以指导司法实践。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在对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与普通民事侵权行为对比研究的前提下,结合审判实践,归纳出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判定的共同规则。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定义和特点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的行为客观上侵害他人知识产权的财产权或人身权,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与一般民事侵权行为相比,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界定更为复杂。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不像一拳打在鼻子上那样明显,很难一下子确定侵权行为的具体位置。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和构成要件
学术界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存在争议。有的学者认为,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属于一般民事侵权行为,应适用过错原则;有的学者认为,应采用二元归责原则体系,即过错原则和过错推定原则共同认定侵权责任;还有的学者认为,应适用无过错原则,但在考虑赔偿责任时应考虑侵害人的主观因素,适用过错原则。笔者倾向于第三种观点。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构成存在争议。从一般民事侵权行为构成的四个方面来看,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素包括:
- 违法性问题: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违反法律规定,违法性是构成要件之一。
- 损害事实问题:在知识产权侵权中,损害事实不再是必需的构成要件,只有对造成损害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需要确定责任大小时,才需要考虑损害事实。
- 因果关系问题:只有对造成损害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需要确定侵权人应承担的责任大小时,因果关系的认定才有意义。
- 主观要件问题:在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中,主观过错不是必备要件。即使行为人是无过错的,也应承担侵权责任,只是承担的责任轻于有过错的行为人。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判定的规则
通过对各类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审理,发现了一些共同的规律:
- 有效性审查规则:法官应主动对权利的有效性进行审查,包括对原告是否有权提起诉讼和对权利的效力进行审查。
- 权利范围确定的规则:确定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时,应以权利的客体为中心确定,剔除不受保护的部分。
以上是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定义、归责原则、构成要件和判定规则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