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1 更新时间:2024-09-13
根据《担保法》规定,如果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了连带保证责任的期限为十几年,那么这种连带保证是有效的。如果没有约定保证期限,那么保证的期限是主债务履行期满后的6个月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十五条的规定,保证合同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如果保证合同不完全具备上述规定的内容,可以进行补正。
根据《担保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如果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那么债权人有权在自主债务履行期满后的6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述规定的保证期间内,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可以免除保证责任。
在保证合同中,保证担保的责任范围包括以下内容:
如果保证合同中没有具体的专门约定,应当认为保证担保的范围涵盖主债权的全部。
利息分为法定利息和约定利息,凡是因主债权产生的利息,无论是法定的还是约定的,都应列为保证担保的对象。对于法定利息,如迟延履行所产生的利息(迟延利息),由于其本身就是主债权派生的,应当纳入保证范围之内。而约定利息和当事人另行约定的利息,虽然也属于主债权的附属,但只有在事先成立保证合同时直接约定的情况下,才能计入保证担保的债权范围。当然,如果约定的利息显得不公平或者法律有专门限制的情况下,应进行适当调整或者依法定规定处理。
只有就主债权应付的违约金才能纳入保证担保的范围。违约金虽然具有从属性,但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需要在主债权之外另行约定违约金合同或者另立独立条款。因此,在适用保证担保时,对于违约金的保证,应当限定为在保证合同与主债成立的同时约定。
由主债权产生的损害赔偿债务应当纳入保证范围。无论是债务人不履行还是迟延履行导致的损害赔偿债务,只要归结到债务人头上,保证人就有代为赔偿或连带赔偿的责任。
代理费用、公证费用、诉讼费用等实现债权所产生的费用原则上都应当由债权方承担,因此也应当列入保证范围之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自2021年1月1日起生效,保证期间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不会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是如果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将视为没有约定。如果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保证期间将自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
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情况下,保证期间将从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