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抗辩权能不能适用反担保人
点击数:26 更新时间:2024-01-11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我们在进行打官司的时候,有时候需要进行抗辩的,但是在债务的担保的时候,我们也想要用这个抗辩权去解决问题,只是在不知道其中能不能使用,那么,不安抗辩权能不能适用反担保人?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不安抗辩权是否适用于反担保人
一、双方当事人互负债务
根据《合同法》第68条的规定,不安抗辩权的适用条件之一是双方当事人因同一双务合同而互负债务。虽然该条款没有明确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是抗辩权适用的必要条件,但从不安抗辩权的内容来看,它必须适用于双务合同,并且可以适用于各类双务合同。与法国法不同的是,法国只将不安抗辩权适用于买卖契约,而与德国法相同。此外,不安抗辩权作为双务合同的效力表现,其成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双方当事人因同一双务合同而互负债务,并且这两项债务具有对价关系。因此,单务合同以及不完全的双务合同均不能产生不安抗辩权。同时,双务合同必须是有效的,如果双务合同无效,该合同中约定的权利义务均不受法律保护,当事人行使不安抗辩权也就没有任何基础和依据。
二、异时履行的双务合同
不安抗辩权适用的双务合同必须属于异时履行,即合同当事人双方的债务履行不在同一时间,一个在先,一个在后。这种异时履行是适用不安抗辩权的先决条件,而且必须由双方当事人事先特别约定。
三、行使期间
行使不安抗辩权的期间是从合同生效后到先履行方履行完毕之前。不安抗辩权是先履行方对后履行方的履行进行抗辩,如果先履行方已经履行完毕而后履行方未履行,先履行方应该行使违约责任的追究权;如果后履行方已经履行完毕,合同关系消灭,也就不存在履行抗辩权的问题了。
四、确切证据
先履行方必须有确切证据证明后履行方在合同成立后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能力。这包括三个要素:首先,合同成立后出现危及后履行方履约能力的恶化事实。对于"恶化"的程度,法国民法典以支付不能及准支付不能为限,德国民法典则以对待给付请求权因相对人的财产状况根本的恶化而濒于危殆为限。我国《合同法》第68条列举了三种典型的财产状况恶化情形:(1)经营状况严重恶化;(2)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3)严重丧失商业信誉。同时,该条款还抽象地规定了"其他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相比之下,我国的规定更加宽泛,不仅将危及后履行方履行能力的情形限于财产恶化,还包括其他导致后履行方履约能力丧失或可能丧失的情形。其次,后履行方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能力发生于合同成立之后。关于后履行方财产显著减少应发生于何时,在各国立法上存在不同的立场。一种立场是在缔约时已经存在财产恶化等危及对待给付的状况,这一立场被奥地利民法所采纳;另一种立场是在合同成立之后发生危及对待给付的恶化事实,这被德国、法国、瑞士以及意大利等国民法所采纳。我国合同法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后履行方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能力应发生于何时,但笔者认为,在解释时采用第二种立法例较为妥当。主要理由是,如果缔约时,后履行方就已经发生财产减少并恶化的事实,先履行方往往可以基于重大误解或欺诈而撤销合同,即使没有不安抗辩权,也可以获得法律救济;而如果先履行方明知存在危及履约能力的事实,却仍然与其缔约,则没有给予其特别保护的必要。相反,缔约之后出现危及对方履行能力的恶化事实,常常是先履行方所无法预料的,所以有必要给予其特别的法律保护。最后,先履行方对于后履行方履行能力的恶化事实负严格的举证责任。先履行方主张行使不安抗辩权,必须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危及后履行方履约能力的恶化事实情形,而不能凭自己的主观猜测。如果先履行方无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危及后履行方履约能力的恶化事实情形而中止履行,则其行为不能视为行使不安抗辩权,应属于违约行为。如果违约行为造成合同履行迟延或无法继续履行,则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五、未提供担保
如果后履行方在财产状况显著恶化等情况出现时,提供了担保,则其履行有了保障,先履行方就不能行使不安抗辩权。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中止履行方可以解除合同,但这一权利不是不安抗辩权本身所包含的。同时,为了追求双务合同双方利益的公平,也为了考虑另一方当事人的利益,《合同法》要求主张不安抗辩权的当事人承担两项附随的义务:首先,通知对方。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对方因此而受到损害,同时也方便另一方在获得通知后及时提供担保,以消除不安抗辩权。其次,对方提供适当担保后,应恢复履行。
什么是不安抗辩权
不安抗辩权是民法中一种抗辩权。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不安抗辩权是指在双务合同中,双方当事人互负债务,并且有先后履行顺序的情况下,先履行方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后履行方有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能力的情况下,可以暂时中止履行的权利。规定不安抗辩权的目的是为了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借合同进行欺诈,促使对方履行义务。不安抗辩权的行使条件包括:首先,双方当事人互负债务,且两债务间具有对价关系。其次,主张不安抗辩权的一方应先履行债务,并且其债务已届清偿期。如果履行期未届至,先履行方只能暂时停止履行的准备,无法停止履行。不安抗辩权适用的双务合同属于异时履行,即一方先履行,另一方后履行。最后,先履行方必须有确切证据证明后履行方的履行能力明显降低,存在对待给付的现实危险。这包括后履行方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能力的情况,发生在合同成立之后,并且先履行方对事实负有举证责任。先履行方主张不安抗辩权时,必须提供确凿的证据证明后履行方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而不能凭主观猜测。如果先履行方无法提供确凿证据证明对方的履行能力丧失或可能丧失,而擅自中止履行,则将承担违约责任,导致自己处于不利地位。如果后履行方在财产状况显著恶化等情况出现时提供了担保,那么先履行方就不能行使不安抗辩权。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中止履行方可以解除合同,但这一权利并不是不安抗辩权本身所包含的。为了追求双务合同双方利益的公平,并考虑另一方当事人的利益,《合同法》要求主张不安抗辩权的当事人承担两项附随的义务:首先,通知对方。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对方因此而受到损害,同时也方便另一方在获得通知后及时提供担保,以消除不安抗辩权。其次,对方提供适当担保后,应恢复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