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处理流程详解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7-02
发生医疗事故后,正确的处理方式首先是进行鉴定。鉴定出等级才能进行相应的赔偿。那么,医疗事故鉴定有哪些程序呢?鉴定的启动方式有哪些?怎么进行鉴定才是正确的处理方式?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医疗事故鉴定处理程序的概述
医疗事故鉴定的类型
医疗事故鉴定分为首次鉴定和再次鉴定。首次鉴定由各区县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由医学会组织。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医疗事故鉴定是有时效限制的。患方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
医疗事故鉴定的启动程序
医疗事故鉴定的启动程序有三种方式: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鉴定和法院指定鉴定。
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
医患双方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医疗纠纷,并且协商一致,可以通过医疗事故鉴定来解决纠纷。在这种情况下,医疗纠纷双方当事人可以共同委托当地医学会组织医疗事故鉴定。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疗事故鉴定的组织由医疗纠纷发生地的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即医学会负责。
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鉴定
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患者及其家属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如果卫生行政部门认为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这种启动程序通常发生在医疗诉讼程序前,即未进入诉讼程序的情况下。
法院要求鉴定
根据中国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如果在医疗纠纷诉讼中,医疗机构和患者及其家属都没有提出医疗事故鉴定申请,而主审法官认为有必要进行鉴定,那么法官可以自行提出医疗事故鉴定的要求,启动鉴定程序。这种启动程序与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和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鉴定不同,它是法官的一项权利,旨在为法官的裁判提供法律依据。通过以上三种启动程序,医疗事故鉴定可以在医患双方共同委托、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或法院要求的情况下进行。这些程序的启动都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和程序要求,以确保鉴定的公正性和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