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8 更新时间:2023-12-11
医疗费是指患者因医疗事故的发生而支出的医疗费用。在计算具体数额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医疗费不包括患者治疗原发疾病的费用。例如,某患者因晚期肿瘤接受治疗时发生医疗事故导致死亡,家属要求赔偿在此次治疗前在国外医院支付的医疗费用。法院认为该部分费用属于患者治疗原发疾病的费用,与医院的医疗过失行为无因果关系,因此驳回了该项诉讼请求。
(2) 医疗费包括已支付的医疗费用和继续治疗时将发生的医疗费用。对于已支付的医疗费用,应要求患方提供原始的票据凭证进行计算。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若干意见》的规定,患者擅自购买与损害无关的药品或治疗其他疾病的费用不予赔偿,因此需要对患方提供的票据进行严格审查。
误工费是指患者因治疗医疗事故导致的损害后果耽误工作而造成的收入损失。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 对于有固定收入的患者,按照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照3倍计算。
(2) 对于无固定收入的患者,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
(1) 误工费是指患者本人因医疗事故造成的损失后果而减少的收入,与家属因陪护患者治疗而发生的误工损失有所区别。
(2) 请求误工费赔偿的患者应当有工作,无论收入是否固定。已离退休的老年人、婴幼儿、儿童、尚未参加工作的在校学生等不能要求赔偿误工费。
(3) 误工日期的计算应根据实际损害程度、恢复状况以及治疗医院出具的证明或法医鉴定等进行确定。
住院伙食补助费是指患者因发生医疗事故而在医疗机构住院治疗时,医方应支付给患者的膳食补助费用。具体数额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陪护费是指患者在因医疗事故接受治疗期间确需专人陪护而产生的相关费用。具体数额应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需要注意的是:
(1) 陪护费的发生前提是患者确需专人陪护,例如患者生活无法自理等。
(2) 陪护人员可以是专门聘请的临时工(护工),也可以是患者家属。
(3) 最高人民法院《若干意见》将该项费用称为“陪护人员的误工补助费”,规定其计算方法为按收入的实际损失计算,应得奖金一般可以计算在应赔偿的数额内。对于没有工资收入的人,其补偿标准应以当地的一般临时工的工资标准为限。
残疾生活补助费是指患者因医疗事故全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时应获得的生活费用。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 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最长赔偿3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2) 具体计算公式为:平均生活费×赔偿年限×赔偿系数。
需要注意的是:
(1) 平均生活费可以从医疗事故发生地统计部门得到。
(2) 赔偿年限最高不超过30年,具体计算方法未在《条例》中明确规定。
(3) 赔偿系数与伤残等级有对应关系,伤残等级越重,赔偿系数越大。最重的一级伤残赔偿系数为100%,最轻的十级伤残赔偿系数为10%。
残疾用具费是指患者因医疗事故导致丧失部分生理功能而需要配置补偿功能器具时支出的费用。具体计算方法为凭医疗机构证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条例》对“普及型器具”的外延并未明确界定,通常按照国产相关器具价格进行计算。
丧葬费是指患者因医疗事故死亡时,家属因安葬患者而支出的费用。具体数额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计算。
被扶(抚)养人生活费是指患者在发生医疗事故前向受其扶(抚)养者提供的必要生活费用。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 被扶(抚)养人以患者生前或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抚)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为限。
(2) 确定被扶(抚)养人的标准有两项,一是受患者生前或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抚)养,二是没有劳动能力。被扶(抚)养人的范围包括患者的未成年子女、无劳动收入的配偶、患者的父母以及其他确受其实际扶(抚)养且无劳动能力者。
(3) 对于伤残等级为6~10级的残疾者是否需要支付被扶(抚)养人生活费,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交通费是指患者因医疗事故必须乘坐交通工具治疗疾病而实际支出的费用。医疗机构应按照患方提供的票据支付。患方应当详细说明每张票据发生的原因,包括乘坐交通工具的时间、起始地点、具体事项等。需要注意的是,超出当地普通交通工具费用的部分一般不予支持。
住宿费是指患者因发生医疗事故后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支付的住宿费用。具体数额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计算,凭据支付。
精神损害抚慰金是指患者因医疗事故承受精神创伤而应获得的以货币方式支付的精神补偿。具体计算方法为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若导致患者死亡,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若导致患者残疾,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死亡,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请求主体为患者家属;如果患者残疾,该项赔偿的请求主体应为患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