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级伤残鉴定标准的主要情形是什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鉴定 > 医疗事故鉴定标准法律知识

十级伤残鉴定标准的主要情形是什么?

点击数:22 更新时间:2025-02-08

 
188265
1范围

人体损伤程度评定的原则和方法

引言

本文旨在规定人体损伤程度评定的原则、方法、内容和等级划分。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规定的伤害程度评定。

引用标准

本标准中引用以下标准的条文,构成本标准的条文。使用本标准时,应引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

总则

3.1 原则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标准运用医学和法医学的理论和技术,结合检案实践经验,对人体损伤程度进行评定,提供科学的鉴定依据和统一的等级划分标准。本标准按照损伤的解剖学损伤和功能损害顺序进行编排。

3.2 人体损伤程度分类

人体损伤程度分为重伤、轻伤和轻微伤三个等级。

3.3 等级划分

根据损伤严重程度,将损伤程度分为八个等级,分别为重伤一级、重伤二级、重伤三级、轻伤一级、轻伤二级、轻伤三级、轻微伤一级和轻微伤二级。

3.4 损伤程度评定

损伤程度评定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分析、综合评定以致伤因素对人体直接造成的原发性损伤及由损伤引起的并发症或后遗症。评定依据的不同,分为以原发性损伤及其并发症为主要评定依据和以容貌损害或器官功能损害为主要评定依据。

3.5 损伤程度评定时机

根据具体条文规定,损伤程度评定应在不同情况下进行。以原发性损伤为主要评定依据的一般在3个月以内进行;以容貌损害或器官功能损害为主要评定依据的,一般在损伤后3个月至6个月内进行;疑难、复杂情况下,可以在治疗终结或状态稳定后6个月内进行。

3.6 鉴定人条件

鉴定人应具有相应专业的法医学鉴定资格,也可以由司法机关指派或聘请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人员担任。

3.7 鉴定人权利

鉴定人有权要求委托方提供鉴定所需材料,了解与鉴定有关的案情,查阅案卷,调阅病历,向当事人询问与鉴定有关的问题,对被鉴定人进行身体检查和必要的特殊仪器检查等。

3.8 鉴定人义务

鉴定人应遵守操作规程,全面、细致、科学、客观地进行检验并作记录,正确及时地作出鉴定结论,解答委托机关提出的问题,依法回避,依法出庭参加诉讼,保守案件秘密和个人隐私,妥善保管委托鉴定的有关材料。

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

4.1 重伤一级
4.2 重伤二级
4.3 重伤三级
延伸阅读
  1. 脸部十级伤残鉴定标准
  2. 右手食指末节骨折工伤鉴定等级
  3. 一. 工伤肋骨骨折评级标准
  4. 工伤鉴定10级伤残的经济补偿标准
  5.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的程序和要求

医疗事故鉴定热门知识

  1. 保护受害人利益的诉讼时效起算标准
  2.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的定义
  3. 人体轻微伤的鉴定标准
  4. 医疗事故认定依据:诊断失误的过错
  5. 医疗纠纷赔偿金额的协商确定
  6. 产瘫司法鉴定听证会:维护双方权益的公正平台
  7. 法医鉴定流程及程序
医疗事故鉴定知识导航

医疗纠纷解决方案

  1.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
  2. 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与标准
  3. 医疗产品损害纠纷
  4.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5. 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纠纷
  6. 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7.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