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有哪些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3-13
对于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有哪些,相信有很多人都还不够了解,你知道在我国,相关法律对此是怎么规定的吗?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一些相关内容,赶紧一起来看看吧!希望以下的内容能够为你提供帮助。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法律解读
一、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的行使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3条规定,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等权力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等权力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外,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无权行使这些权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进行刑事诉讼时,必须严格遵守刑事诉讼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
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独立行使职权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条规定,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在独立行使职权的过程中,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接受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并向其报告工作。
三、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7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进行刑事诉讼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1条规定,被告人在人民法院审判案件时,有权获得辩护,并且人民法院有义务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除了被告人自己行使辩护权之外,还可以委托一至两人作为辩护人。被告人的辩护权在公诉案件中自案件移送审查之日起行使,在自诉案件中被告人可以随时委托辩护人。
五、未经人民法院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在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之前,任何人都不得确定被告人有罪。这意味着确定被告人有罪的权力由人民法院统一行使。
六、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具有法定情形的情况下,不予追究刑事责任。这些情形包括: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根据刑法不认定为犯罪的;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已经死亡的;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