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不谅解可否缓刑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指南 > 刑事和解程序法律知识

交通肇事罪不谅解可否缓刑

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5-01-19

 
186162

交通肇事罪的刑罚及缓刑条件

一、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理论,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四个构成要件。

二、交通肇事罪的缓刑条件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交通肇事罪可以适用缓刑的条件如下:

  1. 能够积极赔偿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可以适用缓刑。
  2. 法定刑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幅度,积极赔偿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经济损失的被告人,虽未取得谅解,也可以适用缓刑。
  3. 逃避法律追究、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或者隐瞒事故真相、嫁祸他人的情况一般不宜适用缓刑。但被告人积极赔偿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可以从宽处理。

三、不适用缓刑的情形

以下情形一般不适用缓刑:

  1. 醉酒驾驶机动车致死亡一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的。
  2. 出于追逐取乐、竞技、寻求刺激等动机,在道路上超速行驶50%以上的。
  3. 致死亡一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后逃逸的。
  4. 斑马线上致行人死亡一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
  5. 具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解释。
  6. 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四、相关法条

根据我国刑法第133条的规定,交通肇事罪的刑罚如下:

  1. 犯交通肇事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3.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刑法第六条的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232条、第234条第2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延伸阅读
  1. 交通肇事罪责任认定的标准
  2. 累犯自首是否可作为累犯抵消的法律依据?
  3. 醉酒无证驾车撞人 一死一伤获刑2年赔60万
  4.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责任
  5. 骑自行车的撞死骑电动车的

刑事诉讼指南热门知识

  1. 律师解答:法院公开宣判的原则和限制
  2. 是否应建立“无因回避”制度
  3. 犯罪嫌疑人委托辩护人的数量限制
  4. 刑事案件辩护律师介入时间
  5. 犯罪嫌疑人什么时候可以委托辩护
  6. 刑事犯罪二审辩护词怎么写
  7. 妨碍公务罪律师可以辩护吗?
刑事诉讼指南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