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5-26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范围包括以下情况: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一条,如果个人的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而导致物质损失,或者个人的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导致物质损失,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精神损失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二条,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的物质损失包括实际损失和必然遭受的损失。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主体是原告人,以下是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主体:
任何公民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都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这是附带民事诉讼中最常见的原告人。
对于这一问题,学术界有不同观点。一般认为,刑事诉讼法第77条中规定的“被害人”应包括自然人和单位,因为二者都是可能受到犯罪侵害的权利主体。在以侵害人身权利为对象的犯罪中,被害人通常是自然人,但在以盗窃、贪污、抢劫、故意放火等犯罪为例的情况下,被害人也可以是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
当被害人是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等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时,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可以代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当被害人死亡时,其近亲属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近亲属是与死者有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亲属,通常享有继承被害人财产的权利。被害人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遭受经济损失而应获得的赔偿,可以视为被害人遗产的一部分,因此,被害人的近亲属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具备事实根据。
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时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利益的维护者,有责任在被害单位未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当检察机关一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时,既是公诉机关,又是附带民事原告人,享有附带民事原告人的诉讼权利。但需要强调的是,检察机关作为附带民事原告人无权同被告人就经济赔偿通过调解达成协议或自行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