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4-10-28
1. 人民检察院对调查结论有异议的情况。
2. 人民检察院认为有必要调查的情况。
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六百六十三条,人民检察院应当对看守所、监狱、强制医疗机构等场所或者主管机关的事故调查结论进行审查。具体情形包括:
1. 被监管人、被强制医疗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调查结论有异议,且人民检察院认为有必要调查的情况。
2. 人民检察院对调查结论有异议的情况。
3. 其他需要调查的情况。
人民检察院应当将调查核实的结论书面通知监管场所或者主管机关以及被监管人、被强制医疗人的近亲属。如果认为监管场所或者主管机关处理意见不当,或者监管执法存在问题,应当提出纠正意见或者检察建议。如果认为可能存在违法犯罪情形,应当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对立案材料的审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自己发现的或者接受的立案材料进行核对、调查的活动。其任务是准确判断是否存在犯罪事实,是否需要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为正确作出立案或者不立案的决定提供基础。对立案材料的审查是立案程序的核心环节,也是能否正确、及时立案的关键。立案或者不立案的决定取决于公检法三机关对立案材料审查的结果,而审查材料的过程就是根据法律规定的立案条件,确认是否存在犯罪事实以及分析、评判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过程。因此,对立案材料的审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应当迅速审查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通过审查,应当查明以下内容:
1. 材料所反映的事件是否构成犯罪行为;
2. 如果构成犯罪行为,是否有确实可靠的证据材料证明;
3. 是否需要依法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4. 是否存在法定的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在司法实践中,公安、检察或者审判机关对立案材料进行审查时,可以要求报案、控告、举报的单位和个人提供补充材料,或者要求他们作补充说明,也可以进行必要的调查。公安司法机关对立案材料的审查,只要求所取得的证据足以证明存在犯罪事实,并且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而应当立案时;或者依法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而不应当立案时,立案前的审查工作就完成了。对于应当立案的案件,并不要求查清全部犯罪事实和查获犯罪嫌疑人。
对于自诉案件,由于法律要求自诉人在提起自诉时,应当同时提出证明犯罪事实发生的各种证据,因此,人民法院在审查过程中,如果认为自诉人提出的证据不充分,可以要求自诉人提供补充证实有关犯罪事实的材料,但在立案前法院不得进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