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8-27
根据现行的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案件的审理期限不包括侦查阶段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精神病鉴定的时间。然而,在法院审判阶段,可能面临着很多需要鉴定的事项,例如,侦查阶段的鉴定结论出现重大瑕疵时可能需要重新鉴定,以及涉及到附带民事诉讼时,被害人可能会申请伤残等级鉴定。这些鉴定都需要占用大量的审理期限。
根据目前的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对于申请重新鉴定,只有一个月的期限。但对其他鉴定的时间没有明确规定。
在司法实践中,大部分鉴定的时间一般都超过一个月,甚至更长。这给法院审理刑事案件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为鉴定占去了审理期限的一半时间,使得审判人员无法将更多精力放在研究案件上,导致案件处理不够细致。特别是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中,还需要进行大量的附带民事调解工作。故意伤害案件数量不断上升,如果附带民事调解工作不到位,可能会影响社会稳定。这就需要审判人员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调解上。然而,在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中,大部分被害人都会提出伤残鉴定。如果伤残鉴定时间也计入审理期限,法官进行调解的时间就更少了,这不利于调解工作的顺利进行。
目前的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被害人提起伤残鉴定的期限。在审判实践中,有些被害人在案件审理期限快要到期时才申请伤残鉴定。这对刑事审判法官来说,不利于案件的协调处理,也不利于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刑事案件中的鉴定直接关系到定罪的准确性和量刑的公正性。鉴定属于科学技术范畴,需要依赖专业知识。法院很难掌控鉴定时间,也不能要求鉴定机构在过短的时间内提出鉴定意见。
延期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已确定开庭审理日期后,或者在开庭审理过程中,由于某种法定事由导致开庭审理不能如期进行,或者已开始的庭审无法继续进行,决定推延审理的一种诉讼制度。延期审理只能发生在开庭审理阶段,延期审理前已进行的诉讼行为对延期后的审理仍然有效。
延期审理原则上计入审限,但并非所有延期审理都计入审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以下情形不计入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