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开庭时当事人如何陈述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审判阶段 > 刑事第一审程序法律知识

刑事案件开庭时当事人如何陈述

点击数:34 更新时间:2024-11-13

 
185513
刑事案件在开庭审理的时候当事人是有陈述的机会,在陈述的时候当事人应该要把握好机会,特别是自己有冤屈的情况下,不然等法院判刑了就很麻烦了。很多人对陈述内容不太了解,刑事案件开庭时当事人如何陈述?针对相关问题手心律师网小编做了详细介绍。

刑事案件开庭时当事人的陈述方式

刑事案件开庭时,当事人的陈述是庭审的最后部分。当事人应根据公诉机关(检察院)的起诉书内容,对所指控的事实进行承认、否定或者部分承认、部分否认。在陈述的最后,当事人还应表明自己的态度,如若承认犯罪事实,则应真诚悔过;若否认,则应表达自己的意见。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规定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的规定,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应首先询问其是否有犯罪行为,并让其陈述有罪的情节或者无罪的辩解,然后再提出问题。犯罪嫌疑人应如实回答侦查人员的提问。然而,对于与本案无关的问题,犯罪嫌疑人有权拒绝回答。

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应告知犯罪嫌疑人享有的诉讼权利,包括根据法律规定,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获得从宽处理和认罪认罚的法律规定。

刑事案件开庭的审理期限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规定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在受理后的两个月内宣判,最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案件,经上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如遇特殊情况需要进一步延长,需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对于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审理期限应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

对于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后移送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应重新计算审理期限。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条规定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在受理后的二十日内审结。对于可能判处有期徒刑超过三年的案件,可延长至一个半月。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

对于犯罪嫌疑人在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两个月。对于案情复杂、期限届满无法终结的案件,可经上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

由于特殊原因,在较长时间内不宜交付审判的特别重大复杂案件,需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延期审理。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八条的规定,下列案件在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的期限届满无法侦查终结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可延长两个月:

  1. 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
  2. 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
  3. 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
  4. 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
延伸阅读
  1. 取保候审的人是否需要开庭审理
  2. 刑事诉讼中的双方平等对抗与中立裁判
  3. 法院开庭后仍会进行调查吗?
  4. 刑事案件二审是否可以不开庭审理
  5. 刑事二审上诉案件开庭审理时间

审判阶段热门知识

  1. 什么是非法注射物
  2. 如何向最高人民检察院申请再审抗诉
  3. 上诉不加刑原则的适用条件
  4. 一、死刑复核权下放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制定背景
  5. 刑事附带民事有伤残赔偿金吗?
  6. 申请抗诉时限:向检察院争取正义的窗口?
  7. 一般醉驾开庭要哪些人在场?法律规定醉驾收停车费吗?
审判阶段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