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11-26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案件从公安机关移送到检察院后,再由检察院审查起诉并移送到人民法院审判。整个过程所需时间如下: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69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对于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02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内宣判,最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符合《刑事诉讼法》第156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案件,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如果因特殊情况需要进一步延长,需要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综上所述,案件从移送到检察院开始计算,最晚需要七个半月才能判决。
在审查起诉阶段,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审查人民检察院需要查明犯罪事实、情节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以及犯罪性质和罪名的认定是否正确。查明犯罪事实、情节是正确量刑的前提,而查明证据是否确实、充分则是正确量刑的依据和基础。在查明犯罪事实和取得确实、充分证据的基础上,还需要对犯罪的性质和罪名的认定进行鉴别。因为犯罪的性质与罪名密不可分,如果只认定了犯罪性质而不认定具体的罪名,性质也难以确定。因此,在审查犯罪性质的同时,也应当同时审查具体的罪名。
在审查起诉时,人民检察院需要客观、全面地追诉犯罪。因此,需要审查是否有罪行遗漏和其他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为了查清案件的全部犯罪事实,必须查明犯罪嫌疑人的全部罪行,对于共同犯罪案件,也要查找所有实施犯罪的人。例如,在审查盗窃、诈骗、走私案件时,需要追查销赃犯和包庇、窝藏犯,对于已构成窝赃、销赃罪的,也应一并提起公诉。在审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要注意审查有无教唆犯;审查个人犯罪案件时要注意发现团伙犯罪活动;审查团伙犯罪时更应注意审查是否有漏诉其他犯罪成员。
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是人民检察院的职责之一,因此,在审查案件时必须查明犯罪嫌疑人是否属于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刑事诉讼法》第15条对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作了明确的规定。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77条的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对于全面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审查起诉时,人民检察院首先要审查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是否给被害人造成了经济损失,以及被害人是否提起了附带民事诉讼。对于已经提起的,要保护被害人的这项权利;对于没有提起的,应当主动告知被害人有权提起。此外,还要查明国家、集体财产是否因犯罪而遭受损失,如果造成了损失,人民检察院可以在提起公诉时一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的过程中,也是对侦查工作进行法律监督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