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1-26
伪造证据是指故意制造虚假的证据材料的行为,包括模仿真实证据而制造假证据,或者凭空捏造虚假的证据,以及对真实证据加以变更改造,使其失去或减弱证明作用。
1. 客体要件
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对象是当事人。如果行为不是帮助当事人而是帮助当事人以外的他人毁灭、伪造证据,则不能构成本罪。当事人包括刑事诉讼的当事人(如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及被告人等),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如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第三人等),以及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如原告、被告等)。
2. 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帮助可以是体力上的、物质上的帮助,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心理上的支持。毁灭是指使现有证据从形态上完全消失,或使其丧失或部分丧失证明力。伪造是指编造、制定实际根本不存在的证据,或将现有证据加以篡改、歪曲、加工以违背事实真相。
本罪为情节犯,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能构成。情节严重包括动机卑劣、多次进行帮助、帮助重大案件的当事人、导致诉讼活动无法进行或中止、造成错案、影响恶劣等。
3. 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4. 主观要件
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行为人明知对方是案件的当事人,但为了达到帮助当事人的目的仍决意实施帮助其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对于行政诉讼中伪造证据的行为,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采取训诫、责令具结悔过、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十五日以下拘留的措施。如果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行政诉讼中伪造证据的行为包括伪造、隐藏、毁灭证据或提供虚假证明材料,以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此外,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或威胁、阻止证人作证,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以欺骗、胁迫等非法手段使原告撤诉,以暴力、威胁或其他方法阻碍人民法院工作人员执行职务,或以哄闹、冲击法庭等方法扰乱人民法院工作秩序,对人民法院审判人员或其他工作人员、诉讼参与人、协助调查和执行的人员恐吓、侮辱、诽谤、诬陷、殴打、围攻或打击报复等行为也构成行政诉讼中伪造证据的行为。
对于单位犯有上述行为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予以罚款、拘留,如果构成犯罪,将追究刑事责任。
罚款和拘留必须经过人民法院院长批准,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